39左金丸
左金丸是一个用得非常多的小方,我建议大家在学习方剂的时候啊,除了我们书上的方以外,如果你平时能够收集到这种类型的小方就是两味药,三味药这种小方,你稍微花点心思去记一下,你可以把它当一味药来用,这样组方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灵活。
左金丸出自于《丹溪心法》。那丹溪心法里面呢,这个名字是后世给它的,为什么叫左金丸呢?因为[引用:因泻心火而助肺金(火克金),行于左以制肝(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肝以肺制而使木土生化调和。汲及火金木土,源于木病于土,治起于火止于土,要在左金。]它能够泻火益金,以伐肝木,金木就克木了嘛,对不对啊?所以叫左金丸。
那它的药味组成,非常有特色,很简单。首先啊,就两个药,一个黄连,黄连用了多少?六两啊!然后另一个吴茱萸,吴茱萸温的还是寒的?它是个温药。但是用的量很少,只用了一两,所以考试的时候有一些方剂学老师就特别喜欢考这个剂量配比。他们觉得方剂的魅力之所在、核心之所在就是在这种固定的、特定的这个配比比例啊,比方不是前面我们讲的六一散,6:1。然后这里又出现6:1,黄连比吴茱萸,比例6:1。所以像他们开房子,只要开左金丸,这个方子开到汤药里面去也好,开到哪里去也好,他一定是黄连比吴茱萸6:1,他不像你是6克、1克啊,他可以比方说,12克、2克,拿这种比例来配。你一看这样开方的,你知道他是学院派啊。那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用到六比一呢?这个我们就得分析一下,为什么他要用到说6:1啊?这个方子是干什么用的?
首先这个方子的主治,首先呢是治吐酸症的或者反酸症的,反酸水用这个方子特别好,为什么反酸水呢?一个是有热,诸呕吐酸皆属于热,第2个有胃气的上逆,胃气为什么会上逆呢?因为有肝木伐之,那肝木伐胃又有热,这实际上是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一个是肝火犯胃是吧,所以我们要清肝火,然后来和胃,这样的一种治疗思想,那如果要清肝火的话,那我用龙胆泻肝汤不就可以了嘛,至少我用龙胆草可不可以啊?龙胆草可以清肝,夏枯草也可以清肝, 清肝的药多了,我为什么会想到用黄连和吴茱萸呢?这就是它的特色之所在。涉及到五行的关系。谁克木?金克木!谁克金?火克金!好那么如果说我要是泻火的话,我不信你一定要泻肝火,对不对?我就是苦寒泻火的话,火虚了,邪火弱了,那么金怎么样?就不会被克了?对不对?金就旺了,金旺了,是不是就自然能够克木啊?金旺能够克木,是不是土就OK了,土就被解救出来了,所以叫左金丸。我把火克制住,然后就能帮助金气旺盛,他自然而然就去克木,你看这个弯儿绕的有多大啊!左金丸涉及到了几行?涉及了到火行,涉及到了木行,涉及到了土行,是不是啊?那我们想一想金和土是什么关系?土生金,金是土的儿子,这个时候金又来帮助土,对不对?这叫什么,这叫做子侮母气,是五行治则里一个基本的规律啊,
[引用:后世方论诸家根据其“左金”、“回令”,(又名回令丸)之名,在阐述配伍原理时,多从“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加以解释,因而形成了清心,使火不克金(保肺),以金制木则肝火自平的说法,并且得到公认。
但是遗留的问题很多,因而不断有人提出异议:
1.高老师认为最集中的问题是,肝经实火为何不直接泄肝火?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的治疗大法,肝经实火以寒药直清肝火视为正治,组方遣药自当以直入肝经的清热药为首选。
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用胆草为君,咳血方用青黛为君,均被视为方剂药物配伍的准则和规律。
然而左金丸既为清肝之剂,却用黄连清泻心火,实为舍本求末之举,这种法则的使用必须以肝火已衰或为传变,表现以心火亢盛为主证时,理与法方可吻合,否则以清心(泻子)来实现清肝火为目的的法则是不能成立的。
2.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理解和运用“实则泄其子”的法则。
从脏腑母子补泻法的理论上分析,所谓母实泻子的方法是古代五行学说机械循环论的产物,有以偏盖全之弊,如脾湿盛泄肺,肺燥肾泻肾,肾寒水盛泻肝等等都是一些近乎不切实际的治法。
因为在母脏实而子脏未实的情况下,泻子当必然是其受到损伤,这种人为的以损一脏来换取五脏协调的关系的思维是不现实的空想。
例如,治疗肝火犯肺(木火刑金)之咳嗽,如果偏离了泻肝润肺的法则,而换之以泻心保肺法,无疑肝火必然冲逆无制 ,肺金根本没有能力去制约亢盛反克之变。
显然,在肝火亢盛的情况下,以清心火为主法是错误的,因此左金丸用黄连清心达到泻肝火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左金丸配伍分析上的错误,主要是在以药测证时未能抓住口苦土酸这一主证。
既受方名“左金”的干扰,强调肝火为主因;又将黄连清热的作用局限于“心火”之位,忽略了心之邪热皆阴血不足的所生虚火,实热均为他脏火邪的犯扰,尤其易与胃火相混同。
因而误将黄连的清胃,解释为清心之实体,出现了清心使火不灼肺、易金制木的谬说。
现在名医秦伯未力排众议:“指出本方主要作用应在胃,类似泻心汤的辛苦合用。”
词语费伯雄“此方之妙,全在苦降辛开”的说法,共同揭示了左金丸配伍的关键所在。
因而,明确该方证的理论病理,无论是肝火犯胃或胃热木壅,皆以胃火为主,故重用黄连,直折胃火,火降则气无逆,因使胃和。
胃热气壅必然导致肝胆疏泄受阻而呈气郁,反佐小量的吴茱萸辛散郁气,并可开痞结而降逆气(只有无肝火时才可用此方!房子必助邪生热)
二药合为苦降辛开之法 ,配伍简洁明快,正和小方三妙处]
所以说复杂也不复杂啊,是这样的好,既然明确这一点了,我们就知道什么,它这个是泄热的,而且是可以清肝热,但它不是直折肝热,它是通过泄火然后扶金,通过扶金,然后克木来泻肝热的对不对?好,那如果这个病人来说的话,他是以这个火邪炽盛为主要表现的,那我叫重用泻火的黄连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黄连我要用6两啊,吴茱萸用一两,吴茱萸干什么用的,是反左用的对吧?同时吴茱萸能够温胃,就是说我一方面是子侮母行,另外一方面我也给母行稍微有一点辅助,是这个意思对吧,那如果说这个人本身就胃气不和为主,本身胃就不好。那这个时候我还要不要一定6:1啊,你这个黄连难到不伤胃吗?这个苦寒难道不伤胃吗?你要伤胃的对不对?这个时候我的黄连的用量是可以减少的,我可以黄连吴茱萸1:1,没问题,就《丹溪心法》自己里面他就有提到1:1的用法啊,所以我们临床上第一方面,我要知道啊,六一一定得知道,一定要知道他这个配伍的这个道理,二方面我们不要这么死板啊,那么这个方法呢就是治疗肝火犯胃的,肝火犯胃证。肝火犯胃证别的证状都好说,胁肋脘腹胀痛,这个好好理解吧,好理解胃脘嘈杂胃有热,反酸有热呀!呕吐痰唌胃气不和啊,它的核心最有标志性的症状,反酸水啊,记住这个反酸水就可以了。你看那个现代人写的医案,你只要看到反酸你在底下去找,经常就能找到左金丸。或者反过来,看到左金丸在医案里头就能找到吐酸水,而我们很多这个大家在灵活运用左金丸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一个清肝药用,这就是我讲为什么我们要记一个小方啊,你清肝就要知道除了用龙胆草,除了用夏枯草,我们还可以用左金丸啊,把它当个药用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