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煤之没(散文)
相关推荐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制作蜂窝煤
蜂窝煤又叫煤饼,在上个世纪电烹调器和煤气灶未进入人们厨房前,我们除了用柴.草作燃料外,好多家庭是用煤饼炉烧饭菜,也曾经用于家庭取暖.煤饼炉就是用蜂窝煤作燃料的,制作蜂窝煤有集体,也有个体,因此,在全国 ...
-
繁星 | 拉煤老人
最近,再次听到拉煤老人陆松芳的消息,说这位九旬老人因为生活俭朴,喜欢吃稀饭,血糖太高需要住院治疗.在家人和义工的帮助下,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乐呵呵地出院了. 看到微信上拉煤老人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与这位老 ...
-
买不到煤球的话,农村燃煤问题就好解决了
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绩,这有农村燃煤治理的功劳. 又到冬天了,农村燃煤取暖做饭影响蓝天治理成绩也成为棘手的事情.乡镇有关工作人员忙着去村里检查百姓是否预备煤球了,县里有关领导也要深入基层检查 ...
-
郝加献:关于煤的记忆|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60后,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 ...
-
梦溪记忆(二)
梦溪记忆(二) 白国庆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客居北京几十年,儿时的记忆,家乡的风情,时常萦绕在心.最近闲来无事,写了几篇小短文,发给了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他们都说好,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鼓励我 ...
-
老家今年也煤改气了,但是舍不得烧,还能挨冻多久!
家里本来就是农村,我爸妈现在都不敢住新屋子了,又搬到了老房子烧可以取暖得东西,新房子烧煤可以看见,连弄天然气都那么贵,说什么换炉子,要5800,不是推广吗?推广怎么还要钱?气不暖和且老百姓用不起,更不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黄河书信(散文)
这个题目是搬弄别人的. 表哥表嫂在珍珠婚之际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展示了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信件,第一封信跟第八十六封信跨越了三十二年.主持人即兴改编了一首诗"君住黄河北,我住黄河南,日日思 ...
-
狄树强丨惬意厨房(散文)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的追求一直都在变换着花样,可是不管怎么着一日三餐都离不了跟厨房打交道.同样的一种食物,同样的烹饪方法,乃至同样的佐料同样的厨房,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帮 ...
-
狄树强丨栽红薯(散文)
谷雨当天,一场爱下不下的蒙蒙细雨滋润着干渴已久的黄土地,这天也是我回家看望老人家的时间. 停车拿东西进了大门,老爹一手提着塑料桶,一手拿着一把红薯苗,说是去地里栽几苗红薯,由于天旱需要担水去地里淀水保 ...
-
狄树强丨村殁(散文)
老倔头的寿材被阿七一伙人缓缓放入墓坑中,尧村的最后一位坚守者将与他的土地融为一体,从此以后尧村再也没有村组居民了. 这一天是2058年阴历刚刚进入冬月,离大年节还有一个多月,老倔头愣是没有熬过这个年, ...
-
狄树强丨戏说曹操(散文)
戏剧表演艺术把曹操表现为白脸奸臣,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这种印象几百年来,无不根深蒂固的植入大多数人的大脑. 那么在现实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活跃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
狄树强丨飞雪童趣(散文)
2018年的冬天就这样静悄悄的,不知不觉间弥漫开来. 才褪下夏装,一场雨雪纷冉而至,把大地漂成了白色,那些来不及采摘的苹果挂在堆雪的枝头,是那样的惊艳,通红的果实藏在白雪之中,更显得那么饱满圆润,好像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