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3大流派,1个在北方,2个在南方,有你家乡吗?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无论什么事物,都爱分个“流派”,例如相声、戏曲、功夫、菜系等,都有着不同的“派别”。

甚至连最平民的“卤味”,因为各地饮食风格的差异,在调味料的搭配上也大有不同,从而就根据地域,衍生出不同的流派。
卤味——即是用香料调配出卤水,再将食材煮制出来的菜肴,食材入味后,口感上也会更加丰富。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卤味的烹饪手法大为相似(调卤水、选食材、卤食材)。
但因为派系不同,味道上也就各有千秋,例如北方的酱卤、西北的腊汁、南方的五香卤等。
很多朋友只对本地卤味上心,其他地区的却很少了解,今天就和大家说一下,最具代表性的卤味流派,一共有3个,其中1个在北方,2个在南方,一起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咸香“酱卤”
卤味界有个词,叫“南卤北酱”,在整个北方地区,大部分都是以“焖制”为主,都可以称之为“酱卤”。
传统的酱卤水,都是以酱香为主,五香为辅,除了使用常规香料外,还会用“甜面酱”、“黄豆酱”、“老抽”等调味品来增色,颜色普遍发红,色泽上也比较光亮。
而现在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基本只用“老抽”“酱油”来增色了。
酱卤出来的肉食,用手摸一下就沾一手卤汁,但肉质也更加软烂,咸香为主,口粗吃起来比较中意。

鲜香“粤卤”
粤卤与酱卤的成品较为接近,在食用时都辅以卤汁,但在用料上,却有着南方地区的精致和细腻,非常讲究。
不同的食材,会配比不同的调料配方,无论是卤汤还是下料,都能吃到食材本身的鲜美,整体以“鲜香”为主,像干贝、南姜、蛤蚧等,在其它地区中,用的都非常少。
成本摆在这里,价格自然也低不了,所以在普通的熟食店中并不多见,主要还是出现在高档的餐厅、酒楼中。

五香“川卤”
很多人都认为川卤是以“辣”为主,其实作为卤菜中的鼻祖,川卤从来都是以“五香卤”为代表,辣卤当然也有,不过那是另一种体系了。
而所谓五香,只是一个泛称,常规的有“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五味调料,“五香”的灵活性强,并不单指这一种。
做川卤时,食材没有“过水”一说,都是提前腌制入味,之后再进行卤制,药香与肉香结合,酱卤是“色重”,而川卤则是“味重”。
正宗的五香卤是能够直接吃的,如果有爱吃辣的,可以蘸个干辣椒碟(海椒、花椒等),而不是将其改刀后,用调料和红油调拌。

后者的操作有些像路边的“朝鲜小菜”,经过调和后,味道上也失去了“五香”原本的意义。
并且必须“调拌”才能吃的卤味,大多都不是正统,即使不用香料调拌,与正宗的五香卤比较,味道上往往也是相差甚远。
所以“用不用加红油与调料”,是“判断川卤正宗与否”的最直观方式,各位吃货一定要擦亮眼睛。

其实不仅是卤味,就连卤汁也分帮分派。
有传统派,按照传承配比调料,非常严谨,味道上也更加稳定,这就是“老味道”的来源。
也有“君臣佐使”派,这是中药配比的术语,被人用到了“卤水”上,将调料按照“君王、臣僚、僚佐、使者”分为不同等级,再按照固定比例调配,灵活性较高,但味道也不稳定。
还有一种“钻研”派,针对不同的食材,来将调料进行配比,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让成品达到色泽诱人、不腥不腻的效果,这种方法成本高,但味道往往更具创新性,一旦被认可,那就是“大师级”的存在。

——轻肥说——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非要争个高低。
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派系,都是本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吃得习惯了,自然就觉得好吃,有了这个先入为主,再品尝其它的,便会觉得不对口。
只是让大家明白,不管是卤味也好,还是别的事物也罢,都有着自己的优点,观其优,摒其劣,才是最正确的对待方式。
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欢迎关注,让您吃个痛快,吃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