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人,经历的越多,越成熟,越喜欢保持沉默,享受安静。静水流深,人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就懂得了“静音”的智慧。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我行我素,手机外放,即便被提醒后依然毫不收敛。
西安男子深夜十一点多,在地铁上公放哀乐,引起同车人强烈不适;深圳男子在地铁上手机外放被安全员提醒,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辱骂安全员“不如狗”;一女子在动车上手机外放声音很大,一旁的妈妈生怕吵醒熟睡的孩子,提醒女子声音小点,反遭女子厉声辱骂,我就是厚脸皮,我就气死你……
叶璇在深夜乘坐高铁时,一位大爷视频外放,叶璇劝解结果被辱骂神经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辛苦工作一天,想要在回家的地铁上安静待会。但总是有各种聒噪的声音回荡在车厢里,吵的根本难以休息。前段时间,上海地铁规定,从12月开始禁止乘客手机外放。但没想到这次却是出奇的一致,很是赞同,可见不少人深受其害。
“手机外放声音,形成了一种声音污染,周围人像吸二手烟一被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干扰。”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处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表现,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
小学生都知道在公共场合需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没想到我们成年人却不懂。手机静音,看似是很稀疏平常的一件事,但背后却藏着一个人的修养和觉悟。一个不顾及旁人感受的人,是缺乏同理心的,这样的人素质往往都不高。《道德经》中说:“静为躁君,重为轻根。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一个人懂得适时保持沉默,不急躁、不聒噪,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大格局。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书友脾气暴躁,时常针对曾国藩。一次,曾国藩在窗前读书,这位书友找茬说:“你能不能去别处看书,挡着我光线了。”到了晚上,曾国藩掌灯读书,书友见了心生不悦说:“半夜打扰别人休息,你安的什么心啊。”后来曾国藩考中了,这位书友却落榜了,然后发牢骚说:“是你把我的好风水都占了,害得我没考中。”一个人总是气急败坏,处处抱怨,事事计较,最后只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沉默不是软弱,是看淡了,懂得以静制动,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路上,想要的走得很远,就要保持安静,安静的丰盈自己。
知乎上有个提问:有什么简洁的人生道理让你受用一生?人生经历越多,越会明白,喜忧终究只是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炫耀欢喜,或是抱怨凄苦,只会落得让人烦的地步,并没有任何意义。之前那个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的妈妈,让人记忆犹新。郭女士女儿聪明伶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参加高考成绩出来之前,郭女士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聚会结束后,当年的班长随即拉了一个群,方便大家以后联系。郭女士经常会把女儿学习的照片发到群里,甚至还会把女儿的笔记也发到群里。在女儿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更是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了群里,而且非常自豪地说了一句:“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等待她的并不是老同学们的夸赞和羡慕,而是往常般死寂的沉默。尤其是班长,他的儿子也参加高考,但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本来心情就很低落,看到郭女士的炫耀,他实在忍无可忍,旋即将郭女士踢出了群。当郭女士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才发现已经被对方删除了。
生活中太多人,遇到事情就会像郭女士这样急于分享自己的喜乐,全然不顾他人感受。殊不知,人类的悲喜根本不想通,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遭受苦难时,停止抱怨,默默寻找光亮,就是一份坚韧;收获喜悦时,停止张扬,静静守护幸福,就是一种低调。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都能在喧嚣的尘世里,保持一份安静,把人生调到静音模式。嘴巴静音,不争不辩,虚怀若谷,在不动声色中修炼自己;人生保持静音模式,或许更能发现生活中别样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洞见muye,来源:洞见(ID: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8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一星期一本书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