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假如这样过生日,你愿意吗?

大凡过生日,都是奔着开心去的。我的40岁生日,同样如此。但是,过完这个生日,我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甜苦辣之感,骨一种被酸甜苦辣包围着的开心。
那是2001年4月份,女儿刚上初一,按照我们这个地区的习惯,男人过40岁,还是要与亲朋好友好好乐一乐的。我没有打算搞得太隆重,就想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闹一下。让我打消这个念头的,是生活在乡下的母亲,正值农忙,没有时间进城和我们一起给我祝贺生日。
生我的母亲参加不了,这样的生日聚会,岂不价值折半。于是,我决定一家三口在一起买个蛋糕、吃个面,表示一下意思。

这时候,女儿对我说,爸爸,我请几个同学来给你过生日吧。我一听,这个倡议好啊,于是答应了。但是,在请什么样的同学方面,我给女儿提了要求。首先,在人数上,只能请6个。第二,被请的同学,必须两个关系近一些的,两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两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
女儿按照我的要求,请了6名同学。我也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饭店,一家三口加上女儿的6名同学一起为我过40岁生日。
吃什么、喝什么,我没有在女儿和同学们到来之前就准备好,而是等他们到齐以后,由他们7名小朋友每人点两个自己喜欢的菜,饮料等,也由女儿和同学自己点。小孩点菜不象大人,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他们动作麻利地按照自己的喜欢,菜很快点好了。

由于在女儿定下参加生日宴的同学以后,我就问清楚了哪两个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哪两个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因此,当他们把菜点好以后,我的脑子出现了短暂的短路。我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点的都是价格较高的海鲜类菜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点的则都是价格偏低或品味偏重的红烧肉、红烧鱼什么的。
而当菜上来以后,两种家庭经济条件的同学,吃起来也是完全不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基本不碰红烧肉、红烧鱼什么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则重点放在吃红烧肉、红烧鱼,很少去吃海鲜类的菜肴。也许,他们还不太适应吃海鲜类菜肴吧。即便是饮料,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点的都是果汁类,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则大多点的是碳酸类。

更让我心生酸味的是,当生日宴结束,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每位同学一份生日蛋糕交到同学们手中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一句家里有,就不拿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则非常高兴地每人带了两份回家。
虽然为我过40岁生日的人连自己在内只有9个,且6个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这个生日,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太深的记忆。这个生日带给我的,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心,而是带着一丝酸甜苦辣的开心。据女儿说,在她请的两位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中,一个爸爸妈妈离婚,一个父母都下岗。特别是父母都下岗的那个同学,经常向她们要一些零食什么的,她也经常给他一些。只是,面对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又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果不是因为此次生日,还真的很难深切地体会到贫富差距在孩子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40岁生日宴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时间了,但是,生日宴上发生的那些事,却时刻成为我思考问题的发酵剂。假如今天再请几位这样的同学参加宴会,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确实还值得一做。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而不是听别人说,更不是凭感觉。
那么,假如这样过生日,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