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何为七星:头、肩、肘、手、胯、膝、足为七星。二七十四种用法(头分左右,乃为双数)。充分利用了人体一切可用的攻击武器,相互协调配合,从而打击敌人,形成了浑身是法,遍体为拳的全方位攻势。随招而动,应势而发,打法密集,攻势凌厉,锐不可挡。
以头击敌,各门派武学都基本上有这一技法,头打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脚踏中门的动作实施情况。所谓中门,即敌方支撑点重心部位,若我方善用敏捷的身手引诱敌方。使敌判断失误而贸然出手,我即穿展腾挪,迅速过步夺部,合身欺进敌方防守内围,迫其根节浮动,勉力友撑,我则乘势猝发头击较果。同时,头部坚硬而且力量巨大,如果一击得中,足以重创敌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头部是人体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组织器官。若轻易使用头技而没有收到预计的效果,使头部暴露于敌方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施之头打要慎之又慎,在没有极大把握或没有控制敌势之时,宁可失机,决不盲动。肩为上肢之根节,发力短猝即强劲,它往往借助腰发劲与脊椎的抖决,发出强大的攻击力量,骤然击敌倒地。肩打的诀窍,主要集中在“朿”、“长”二字之上。所谓“朿”即如弹簧一般,凝聚力量蓄势待发。所谓“长”,即长身发力,故意击人,势如江河决口,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当然,单纯的肩打是不现实的,它必须辅以必要的其它手段方可有效实施。如以顾法盖扑敌势,控制其身手步法,同时贴身进敌,突然由“朿”而“长”,转肩放劲一阴一阳,撞击之胸助夹脊,必可致敌凌空跌扑,伤势非轻也。拳谚云:宁挨十手,不挨一肘。又云:拳轻掌重肘要命,肘为上肢的中节。力量极大,运用肘部的攻击,具被动作隐蔽,变化迅速,劲力刚猛,极难防御的优点。所以心意拳极端重视肘法有:挑肘、顶肘、砸肘、裹肘、拐肘等等。这些肘法有明有暗,有刚有柔,与其它技法相互穿插衔接,形成了独有短打风格。成功的运用肘打必须首先施用顾法隐蔽我之攻击意图,并调动和控制敌人,使其陷入被动防守的境地。此时我则突然发动猛裂攻势,恶虎扑羊般打乱其阵脚,使敌在怆惶之中,破绽百出,我乘施之肘击,重创敌身。手作为上肢的梢节,在任何拳法中都是运用最频繁,技法最丰富的一个部位。心意六合拳的手法,要求圆顺沉实,力不出尖,即所谓:打人如画圈。太极拳走圆的手法就是说不管利用到身体的什么部位,上下左右前后两边,都要遵循划圈走圆的原则,或大圈戓小圈,或平圈,或整圈,或半圈,总之都要在圈中变化运动,这样方能使劲力内涵。不露破绽,随时可以发出强大的攻击力量。并且可以带动敌势,引进落空,使我方始终保持主动的攻击状态。手打,虚、实、展、放四字,松而不懈,含而不露谓之虚,沉身发劲谓之实,长身舒背谓之展,劲透意远谓之放。此四字之中,以虚实为变化之源,以展放为制敌之夲,虚实者合乎阴阳,虚者为阴,实者为阳,与敌交手,或虚或实,阴阳交错,奇正相兼,阴手出者阳手防,阳手出者阴手击,更加以展放之劲意,其变化之巧意,劲力之强大,足令敌防不胜防,中则披靡。秘籍上,手打的要诀有四:顺、勇、精、狠其自然,勇猛果断,精灵快,狠不容情也。胯为身体的根节,是主宰发劲的主要部位,但作为武器直接攻击敌人,在打法中并不多见,不过,由于胯的官劲迅猛,以其制敌往往一击而竞全功,故历来被拳家所看重。胯打的关键在于阴阳互用。所谓阴阳互用,就是左右胯的交替变化,以左胯打人时,必须发动右胯,以右胯打人时往往以左胯先行,这样便于身体的转斗之中,发出强大的腰胯之劲。由于胯部的特殊部位,决定了它进击的部位仅限干敌方的腹部以下,使用外胯打下,就是脚步跨于敌方中门,猝然沉身发劲,撞击敌方内围的腹、腿等部。外胯与里胯打最常见的方法,另有坐胯,背胯等变势及胯在跌法中的各种运用等,都属于胯打一类。总之,无论哪种胯打都须保持身手步法的协调一致,紧密配合,始能生效。膝是十分隐蔽而危险的攻击武器。膝运用实战的技法,主要有撞膝、顶膝、分膝等,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膝法,膝往往是在各种手法的隐蔽之中发动攻势的,其攻击征兆小,力量大且速度惊人,十分难以防御。即使临危不乱,及时阻截,仍有可能被其巨大的力量冲击撞出,一是攻击距离短,二是变化不多,所以使用膝打时,必须要有灵活有力的身手,步法为基础,将膝打巧妙地参差于其他的打法之中,方能有效地发挥威力。拳谱云:手打三,足打七。可见足打是实战搏击最主要的技法,强调足打,但几乎没有高腿和双腿的打法。它的足打几乎都是隐藏于各个招法之中,都是足打技法的体现,足打要求:去势好似刮地风。即如狂风扫地一般威猛快速,因此它的足法都是擦地而起,在实战运用中腿法与身法步法相承一体,进退如风,并打击部位高不过膝,隐蔽 无形,实难防御,拳家所谓:起腿半边空。认为博击中,不可轻易使用腿,因腿攻击时,单腿支撑,重心不稳,容易被敌所乘,伤及自身,而足打低而暗,快而脆,进攻的一般是敌手的迎面骨,小腿、足背等薄弱环节,速起速落,往往一踢而致敌骨折筋断,故无敌乘之机也,此低腿暗打的另一特色,即是可以封锁阻截敌方攻击,破坏敌重心,减弱攻击力量,或使敌方吃痛而延缓进改速度,为我方从容地运用各种技法,创造有利条件。以上就是七星十四打的技法,其止十四打如果单操把练就浑身为法,遍体为拳。真是无穷奥妙藏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