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喝的人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哪种可乐的情况下,将三种可乐拿给人试喝,让喝的人判断哪个可乐更好喝。结果排名第一是皇冠可乐,第二是百事可乐,第三是可口可乐。皇冠可乐的总裁听了很开心,这是麻省理工大学做的测试,结果肯定是可信的,于是他开始搞公关活动,把数据列出来去宣传,告诉大家自己的可乐被事实证明是最好喝的。消费者是这样看一个品牌的:如果你是最好喝的,那你应该卖得很好,在销量上你应该是第一名,但市场上看到的第一名不是你,消费者根据心智认知做购买决策。所以,在消费者心智中,事实很难与认知抗衡,认知大于事实,认知的影响大于事实的影响。公司内部的人习惯内向思维,外部视角很自然地习惯外向思维。把自己知道的,当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把自己以为的,当成了大家都以为的。白电领导者、厨电专家、买3C,上XX。白电、厨电、3C,或者是行业用语、要么是缩写词,这就是典型的内部思维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的信息不能马上让人听懂,那么解释的成本就会指数级的增多,你每做一次传播,就要解释一次,做一次就加重一次,没有复利、没有加持,成了负利、成了减持。营销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降低传播成本、降低认知成本,消除一切形成认知的阻力,
最大化地调动已有心智资源、而不是增加成本。
外部思维,就是口语化表达。要口语化、口号化,做到一听就懂、能够不言而喻,你是什么就说什么(陈述实事),你想让消费者做什么,就说什么(动词指向)。口语是日常用语,因为日常都在用、一直用,所以是最高效的用语。用口语表达就是最高效的沟通。信息的核心是,传递清晰的口语化购买理由——要口语化,口号化。卖东西就是喊口号,喊口语化的口号。
文字本无含义,含义不是在词语里,而是在使用这些词语的人身上。
核心不是传播,而是传达。清晰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去筛选、组织信息,从眼耳鼻舌身意的维度揣摩信息。要让消费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到什么这是部分的,是眼耳鼻舌身。还有整体的感受到、感觉到什么,这是意。或者说: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消费者接受到了什么,接受者>传播者。
以上是本文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