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笔记:通往采蒲台的路

(0)

相关推荐

  • 孙犁《采蒲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采 蒲 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人民赖以活命的粮食,鱼米之乡就变 ...

  • 白洋淀上的渔夫和鱼鹰

    秋色渐深,一望无际的白洋淀上,几处苇荡,几处水乡,还有几条小船,在远处的水面上荡漾. 那是水乡的老渔夫,和他的老朋友,鱼鹰,在感受白洋淀的巨大变化. 今天的白洋淀,有了雄安,显得更加璀璨.今天的老渔夫 ...

  • 白洋淀的人间烟火【景区之外】---摄影纪实

    白洋淀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 ...

  • 白洋淀笔记:采蒲台的静

    梁东方 台是平地之中的高地,台而可以采蒲,则是水中的高地.采蒲草.苇子于高地之上,便是采蒲台这个白洋淀中原来的纯水村的标准物象与意象. 采蒲台以蒲草和苇子为名,村名直接表示着古老的产业方式.现在走到村 ...

  • 白洋淀笔记:古秋风台游记

    梁东方 "古秋风台""没有台,当然早春的时候也没有秋风,只有雾霾遮挡了阳光,让府河汇入藻苲淀的宽阔所在一片漠漠然. 这里,如果不是高耸的石碑上的四个大字,单从外观上是找不 ...

  • 孙犁:采蒲台的苇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 ...

  • 散文名篇赏析《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 ...

  • 采蒲台的苇 | 孙犁

    谈到孙犁,人们必能想到他的名篇<荷花淀>.其中,极具乐观积极和浪漫主义的文风,语言清新朴素.有人评价它是"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 孙犁先生的作品风格深深影响了一批作 ...

  • 田 起:采蒲台

    田 起 一个热爱摄影的人 一个把摄影融进生活而拍摄感受的自由摄影人 田 起 | 采蒲台 采蒲台位于白洋淀东南方,北接安新县,南邻任丘市:采蒲台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3000人:2017年4月划归为 ...

  • 汪顺宽:采蒲台的苇

    "采蒲台"是雄安新区的一个淀中村.初次知道"采蒲台"这个小村,还是通过孙犁的小说<采蒲台的苇>.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quo ...

  • 杜江云:采蒲台,雄安新区一个等待巨变的地方

    采蒲台是雄安新区的一个淀中村.三面环水,只有从任丘西大务的一条旱路进入.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三千多人. 据安新县志记载,有一郭姓人家嘉靖年间迁至淀中小岛落户,因为生活在高台上,以采蒲草为生,就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