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了人还是人变了环境

农民是很朴实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性格,也因为她处在那样朴实的环境里。他打交道的,更多的不是人与人,而是呆傻的鸡鸭和略有灵性的牛马狗。身边是单纯的,长久以来自己也就是单纯的,甚至有些地方傻傻的可爱。他们得照顾人,说的是服侍人。他们对喂养鸡鸭,等牲畜说的是伺候他们。

他们认死理。城市和它们所在的乡村都有很大的不同。城市每天都变化很大,更替的事物,拔地起来的大楼,还是流动的人口,环境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人也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的改变适应。过去是既定的过往,静止不动,未来是无期的,而在这各处变幻中好的坏的不适应的如新陈代谢不调,身体机能絮乱废物来不及清理,总是有点糟。乡村则相反,或者说有变化,但是即使在现在它的速度也远及不上城市。这其中让我想到变得不仅仅是表面,他们不变的变得很慢的更多的是思想。他们认死理。他们虽然惊讶,欣喜于外界的新事物,但是。心里却仍然对传统事物的信念更亲切,也更愿意接受。只是他们嘴上在,现在已经不这么说,但是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在我看来。还是没变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4节气歌。正月二月三月四月古月或者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11月半12月。或插秧或松土。或是柴火或胶水打针。或“贴家进口”,买家禽。每隔一个月,每隔半个月,每隔十天,又或者是在那一天划分的12个小时,几点几点做什么都有规定?都按照。勤劳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仍然按照传下来的方法。坚信24节气。坚信老天是这样安排的。他们的认死理,他们的勤劳不会改变。这对于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按规矩来,不紧不慢。这规矩里便蕴含天地人和的古智慧。有形而上学也唯物唯心学影孑。这便是老话慢功出细活,他们更注重质:我外公便总是喜欢吹大话说今年我家的西瓜小是小却是全村里最甜的来吃过的都说好还求我卖两个捎回去给家里人尝尝,那真是甜!若是碰上识货的朋友卖瓜,流程都是一边给他挑昨天才从地里背回来个大铮圆卖相好的,一边破个大大的瓜抓着他手臂使劲的劝他尝尝,往往称好斤两,又要觉得朋友识我家的货,又不容易来我们农村一趟,过意不去又掏出干净折叠绿袋子送一个瓜。

我外公外婆就是农民。对于那个在镇上的家,我更愿意到这里来清静亲切。是让你劳动过后吃完饭后饱饱舒服睡一觉的好地方。

迟则生变便是本本分分也只适合本分的人。那不本分人在这样于他们而言压抑的环境下便会有疯狂的想法做疯狂举动――改变他们的环境,沉积多起来有,大,使天下风云翻动辟如变革变法朝代替换,沉积少,小,成了小环境改变环境里人。如上所说这样的人如果愈多改变了大环境那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了。成了新天地新环境剩下的或快或慢也会慢慢靠拢。这后者便又是变则通达了。真是奇妙!

所以环境变了人还是人变了环境便像动与静相生相克。世间纷扰,万物皆灵,万法无踪,万法循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