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主页丨骏捷:对枣树的愧疚
相关推荐
-
一棵枣树
一棵枣树 文/史莉莉 今天,看到几年前从老家移来的枣树上结了那么多的枣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眼巴巴的望着枣树长三四年了,直径也从当初的筷子粗长成现在的鸡蛋粗了.去年,枣子才挂果,只结了3个,最后还被 ...
-
【大荔文学·散文·阿席】二哥的绿野鲜踪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38 二哥的绿野鲜踪 原创/阿席 我们兄妹六个,二哥排行老三,上面还有大姐和大哥.二哥出生在10月1号,和我们的国家同一天生日,我爸就给他取名建国,这也 ...
-
【回望故乡】老家门前一树枣
鄂东大别山区,群山连绵起伏,绿树成荫,庇护着多少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家.我的老家浠水县巴河镇七里冲村,就如一颗明珠镶嵌其间.每当我遥想往日的村居时光,竟如闲来品读陶渊明先生的田园诗,令人心驰神往. 据说, ...
-
李中军 | 冬枣树
老家宅院堂屋前有棵歪脖子枣树,每年秋季都硕果累累,枝头上颗颗枣果,透着成熟的红光,仿佛刚过门的小媳妇,红着脸羞涩地低着头,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枣果结的大而稠密,几乎要压断每个枝条,微风吹过,透出阵阵果 ...
-
难忘老家那片枣林
今年的枣儿又该熟了."七月十五枣红足,八月十五枣上屋."这句谚语一代代延续到今天,确有它的道理.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左右,老家的枣儿都开始从下面发红,也预示着从现在开始,枣儿可以吃了 ...
-
刘翠云:回忆我与奶奶在老院里的时光
那永开不败的合欢花 回忆我与奶奶在老院里的时光 文/刘翠云 在众多亲人中,与我感情最深的要数我的奶奶,因为儿时的我,与奶奶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最多.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汶上县县城西南边上的前集村.记得儿 ...
-
文友主页丨董国宾:昼出耘田夜绩麻
母亲开始种苎麻了,撒了种子的薄地一出苗,母亲的心思就拴在了那块薄地上. 薄地不大,是母亲费了好大劲儿在乱石堆中垦出来的. 一块块硬石和砖块挪走之后,母亲闲不住的手又开始铲地了.瞧一眼裂开的黄土,母亲嘴 ...
-
文友主页丨李德锋:写作如产蛋
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闲来无事,喜欢拿笔写上两句. 朋友见如此痴迷,误以为对我来说,文章不过是唾手即得的身边之物,遂带着羡慕的眼神要我谈感受. 这可难为了我,虽说爱好,毕竟不是天赋.若谈感受,怎么说呢? ...
-
文友主页丨程毅飞:浅夏时光好读书
喜欢读书. 喜欢读好书. 喜欢在温润的浅夏时光里,捧一本书,拥坐窗前,让阳光抚摸我的肌体,让书香熏染我的灵魂,让知识修正我的笨拙,让属于雅致美好的情愫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涓涓真情回到人间. ...
-
文友主页丨马庆民:又是一年梨花落
春雨如丝,飘飘洒洒下了一夜.清晨起来,发现片片梨花被雨打湿,零落满地. 我心情突然沉重起来,伤感起来. 十年前,外婆走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细雨纷纷.梨花满地的清晨. 外婆生前特别喜欢梨花,她种下的梨树 ...
-
文友主页丨徐建中:读书总觉光阴短
相信很多人在年轻时都发过豪言壮语:不就是读书吗?等工作稳定了,有钱了,一定置一张宽大书柜,买好多好多书,只要喜欢,都买下来用心读. 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忙忙碌碌,那份深藏在心底的读 ...
-
文友主页丨李艳霞:我想去旅行
月渐渐地移到我的窗前来,圆润饱满,像大海里一颗硕大无朋的明珠.天是浩瀚的海. 柔柔的月光,和着轻轻的风从窗口流进来,我曾说过南塘的白荷花像这月光,可这月光却并不像荷,它泠泠的,是一条流淌的溪泉. 五一 ...
-
文友主页丨王中平:觅得诗词慰乡愁
如今,交通.通讯.网络太发达了,"千里江陵一日还"已成为现实,不再"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也不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想念家人 ...
-
文友主页丨于琇荣:在有限中寻找“无限”
喜欢朴树,从"生如夏花般绚烂"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十年,从鲜衣怒马到踟蹰前行,从诗和远方到碎银几两,不知他历经多少"无能为力",才坦 ...
-
文友主页丨程先利:友谊随缘
我一生好结交朋友,换了四.五个单位,光在工厂的十四年就调换了五个工种,师徒关系.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结交了一大堆,当时也是推杯换盏掏心掏肺,好像比家人都亲.现在半生已过,常联系常接触的也没有几个人. 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