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你好有,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是好是坏

画家陈丹青曾说过,一切从素描开始,毁了国画

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值得深思,素描是否真的毁掉了国画的笔墨意趣,还有国画的意境?

都说,素描是一切造型的绘画基础,无论是油画,版画,雕塑,都必须以素描为基础

但是,素描,油画,国画,雕塑都是西洋艺术,而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思想,可以说是对立的

西洋油画,提倡镜像的再现,客观再现三维空间,由于精细再现客观形象,所以不怎么留下画面的意境

而中国画,提倡意象的表达,主观情感的流露,引人遐想的意境

中国美术史上,乾隆皇帝的宫廷画家郎世宁是宫廷画家,来中国之前,郎世宁经过了西方严谨科学的绘画方法

郎世宁画笔下的骏马,狗,鸟类,花卉,虽然是用中国画的材料作画,但是全是西洋画的影子

郎世宁的国画,是油画般艳丽的色彩,严谨写实的体积感,严谨科学的透视关系

有些画家很排斥郎世宁的国画,觉得他画的不是中国画

那么,是否郎世宁的国画,破坏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中国画独有的意境?

正如郎世宁作画的习惯,学习惯了西洋油画,是否换一个画种中国画创作,是否也会习惯于把西洋油画中的严谨构图,透视,光影,体积,真实客观的造型,运用到国画中,然后国画就失去了意境?

个人拙见,其实陈丹青的素描毁了中国画的观点有些片面

在中国古代,西洋画没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许多画家,不知道什么是素描,但是丝毫不阻挡涌现出许多经典的山水画

个人拙见,古代中国画家,虽说没有学过素描,但是在创作时,依然有表达体积感的意识,如同素描重视体积感的表达

中国古代画家,表现体积感,可以用墨分五彩表达体积感,墨色有不同变化,淡墨,浓墨,干墨,湿墨,用毛笔蘸不同浓淡的墨,表达山水,人生,花鸟的体积感

还有创作山水画时,画家李唐用斧劈皴,毛笔弄干,横向在宣纸刷出,表达岩石的坚硬结实的体积

还有唐代画家韩干作品 《照夜白图卷》,其线条,浑圆有力,线条勾勒时,也用线条和阴影,肌肉一块块鼓起,塑造一匹肌腱结实,很有体积感的骏马

所以说,中国古代画家,作画时,还是具备表现体积感的意识,如同素描重视体积感的表达

所以,也不能说,中国画,素描是直接对立相冲的

中国近代有许多画家,徐悲鸿,叶浅予,吴作人,丁衍庸,本来是画国画,然后都去西方接受了严谨,系统的学院派素描的训练,但是丝毫不影响自己画出笔墨韵味,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画

徐悲鸿是1919年留学法国,1941年画出《奔马图》,所以说,徐悲鸿虽然接受西方正统严谨的学院派训练,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用浑然天成的中国画笔墨,挥洒出气势磅礴,精神抖擞的骏马图,丝毫不见素描的影子

所以,素描,国画,可以同时画的,说不定学习了素描,对国画创作还会激发新的灵感和启发,毕竟多学几门画功是有利无害的

西方素描会不会影响国画的意境,文化,笔墨,那就要看画家怎样把控好分寸了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我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