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之战——十三万宋军北伐兵溃下南宋的悲哀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宋金的关系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开始,女真人崛起于东北,猛击契丹辽国。而向来深受契丹军事压迫之苦的北宋则瞧准时机,与其签订海上之盟,打算借此时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以保证汉地的安稳。然而,北宋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女真,最终有了汴京城破、两帝被俘的奇耻大辱。

及至南宋中兴四将崛起、宋金军事实力悄无声息地走向平衡,一度逃亡海上的宋高宗赵构方才在金人“搜山检海”的强大攻势站稳跟脚。而“素无北伐之志”的赵构则以岳飞之死的事实、君臣之国的名义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宝换来了南宋的偏安一隅,史称“绍兴和议”。

然而,这种以一方委曲求全为代价的脆弱平衡很快便在双方的推动下宣告破灭。

一方面,金国素来蔑视“孱弱”的宋国。公元1141年,宋金双方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达成“绍兴和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1161年,金国的第四位君王完颜亮在推动金国的封建化进程之后,便提兵百万南下,誓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宏愿。

另一方面,宋国的部分有识之士同样无时无刻不想着光复中原,洗刷靖康的奇耻大辱。公元1162年,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宋孝宗,宋朝的皇帝之位重回太祖一脉。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即位之后便立马为岳飞平反,并加强集权,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

“三月,壬辰朔,金左副元帅赫舍哩志宁遣人索海、泗、唐、邓、商州之地及岁币,致书于张浚曰:“可还所侵本朝内陆,各守自来画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统以来旧约,帅府亦当解严。如必欲抗衡,请会兵相见。”浚复以书曰:“疆场之一彼一此,兵家之或胜或负,何常之有!”——《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三十八》

公元1163年,是宋金关系演变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弑君即位的金世宗完颜雍已经正式确定了运用以武逼和的策略,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左丞相仆散忠义均已赶赴宋金前线,负责即将进行的宋金战争。而宋国方面也毫不示弱,新即位的宋孝宗立即以主战派重臣张浚为都督,主持抗金北伐事宜。

面对金人索要金国正隆南伐失利时南宋收复的两淮领土和岁币的无理要求,张浚果断拒绝,并毫不避讳地直应金人的军事威胁。

同年五月,南宋最终决定先发制人,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日,时任南宋枢密使、江淮宣抚使的张浚指挥指挥十三万人马越过淮河北伐。宋军兵分两路,西路由淮西招抚使李显忠率众自濠州(今凤阳)渡淮至攻灵壁,东路由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率众自泗州攻虹县(今安徽省泗县)。

毫无疑问,这次的金国有些托大。面对准备已久的南宋精锐将士,原本假降的灵璧迅速被攻破,大将李显忠转而便协助邵宏渊攻破虹县完成预定任务。五月十四日,李显忠兵临宿州(安徽宿州)城下。而早在中原的温柔乡里柔软了肌体的金人却仍抱着傲慢的心态,无视金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坚守待援的命令出城野战,直接被击溃。十六日,宿州告破。捷报传来,宋孝宗亲手起草嘉奖令:“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宏渊耻功不自己出,会有降千户诉宏渊之卒夺其佩刀,显忠立斩之,由是二将不协。——《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三十八》

然而,就是在这北伐的关键时刻,宋军的两位高级将领却心生龌龊。先是,争强好胜、心胸狭隘的邵宏渊不满不是自己独自攻下虹县。后是,随着李显忠在战场中的表现越来越亮眼,连自己都要受他管辖而心生妒忌。同年五月十八日,张浚令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邵宏渊不服,复改命邵宏渊与李显忠分统所部,北伐宋军只得各自为战。

不久,金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带领万名精兵自睢阳(今河南省商丘)日夜赶来宿州,李显忠独自将其击败。后又是金河南副统孛术鲁定方奉命从南京率领十万步骑兵也赶到了宿州增援,李显忠率兵将其阵斩。等到金军再度来袭,损失惨重的李显忠要求夹击,邵宏渊却阴阳怪气道“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

“若使诸军相与掎角,自城外掩击,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六》

五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李显忠部与邵宏渊部据宿州城而守,与金军殊死拼杀。无奈守军无战意而金军接连赶来,宋军只得在长吁短叹中于当夜放弃宿州,从北城撤出。金军派万户夹谷清臣、张师忠等跟踪追击。

追到古符离集(今安徽省宿州北20里)时,宋师大溃,“器甲资粮,委弃殆尽。士卒皆奋空拳,掉臂南奔,蹂践饥困而死者,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四千余级,获甲三万。至五月二十四日止,历时十八天的北伐方才以宋军惨败而告终。

此次北伐,是南宋建立以来罕见的战略进攻,又因当时的宿州与符离是州县同城,北伐最后时刻宋军又溃师于符离,故史上把这次北伐称之为宋金“符离之战”

不过,也正是此次战役,让金国重新认识到了南宋的实力。符离之战固然对于立志收复中原的宋孝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金国在攻取南宋盱眙、濠州、庐州等地后也重新与之签订和议。

双方约定:宋对金称侄皇帝,不再称臣。宋向金每年贡献的银、绢也由绍兴和议的二十五万两匹降为二十万两匹。史称“隆兴和议”,自此,其后四十余年,宋金均无战争爆发。

看完,还不点赞关注?茫茫人海,以后你可就再也遇不到我了哦!

(0)

相关推荐

  • 八百多年前的那场“灵璧之战”

    厚重灵璧文史 宋金对峙下的灵璧 文/耿瑞英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宋室被迫南渡,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双方订立绍兴条约,东以淮河中流为 ...

  • 岳飞打出惊天一战,明代英雄人物写诗赞叹,这一仗有什么特别之处

    "匹马南来渡浙河, 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虏?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 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 不见将军奏凯歌." 上面这首诗叫<岳忠武王祠>, ...

  • 被猪队友坑了的南宋名将,隆兴北伐,主将李显宗为什么惨败而归?

    被猪队友坑了的南宋名将,隆兴北伐,主将李显宗为什么惨败而归? 俗话说: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城堡往往从内部被攻破. ...

  • 采石矶之战,宋朝还是有骨气的

    许多人认为,宋朝太过于软弱无能,特别是南宋,偏安一隅,得过且过,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宋朝其实还是有骨气的,主战派还是很强硬的,无奈时势弄人,胜少败多. 八字军抗金 八字军是南宋初年,太行山一带的抗金 ...

  • 开禧北伐

    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至三年,宋为收复中原,对金的北伐作战. 开禧元年,宋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为建功自固,主张乘蒙金战争正酣,金府库空匮,国势日衰之机,进行北伐收复失地.宋宁宗赵扩采纳此建议. ...

  • 公元1156年,宋高宗赵构给皇侄赵昚送来...

    公元1156年,宋高宗赵构给皇侄赵昚送来20位美女,年轻火盛的赵昚正准备大快朵颐,却被自己的老师及时制止,而另一位皇子赵琢则享用了宋高宗送来的10位美女.不久,宋高宗便召回30位宫女.经检查,送给赵昚 ...

  • 高粱河之战,宋军北伐幽州大败,从此失去抗衡辽国的实力

    高粱河之战输就输在宋太宗没能憋住最后的一口气,从第一天傍晚宋军遭遇埋伏开始,宋军在夜战中四面受敌形势危急,但是这支宋军可是经过柴荣赵匡胤二十五年不断锤炼精选的百战精兵,虽然处劣势但是建制不乱队伍不散. ...

  • 长平之战20万赵军俘虏为什么必须除掉?反之秦国很可能遭灭顶之灾

    长平之战秦军坑杀40万赵军一事一直是历史上一件颇有争议的事,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过于残忍,以及秦军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否残忍暂且不说,但是抛开一切,仅从秦国一统天下的思路上来看,这40万赵军俘虏无论如何 ...

  • 一万宋军葬身好水川,诸将皆战死:不是宋军弱,而是李元昊太狡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隆镇一代,农户农作的时候,发现了累累白骨,由于年代久远,人骨和马骨叠加在一起,最厚的地方超过两米. 在之后的多次考察工作中,考察 ...

  • 后秦之战——三万北魏重装精骑溃败下东晋的复兴凯歌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资治通 ...

  • 长平之战,20万赵军被活活坑杀,白起:我也有苦衷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重大战争有很多,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直接将战国首霸魏国打成中等诸侯国,乐毅联合五国伐齐,差点让东方最富裕的强国灭亡,要属战争最惨烈的当属长平之战了.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 ...

  • 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秦军是如何做到的?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小长假,聊点历史. 文/如海 长平之战,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超级战争,坑杀 ...

  • 南宋两次北伐,中原百姓不仅没有欢迎,为何还协助金国抵御宋军?

    一提起南宋,大家的印象就是懦弱屈辱,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压而无还手之力,先是金人,后来又是蒙古人. 其实南宋也有雄起的时候,除了岳飞抗金之外,还曾经有过两次北伐,一次是宋孝宗时期的"隆兴北伐 ...

  • 三峰山之战 5万蒙军 完胜 15万金军 密码

    文//拜啸霖(原创) 图//网络/原创 5万蒙军 =拖雷4万+塔思1万=4万骑兵+1万步兵: 另有宗王口温不花1万骑兵驰援: 15万金军=2万骑兵+13万步兵: 15万金兵将5万蒙古兵围困于三峰山&q ...

  • 论南宋两次北伐,中原地区宋民帮金国反制宋军

    (论南宋两次北伐,中原地区宋民帮金国反制宋军) 张鸿飞 蓝翎军功六品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是一个地位较为尴尬的王朝.因为一方面,南宋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和经济的巅峰,南宋对于海商事业的支持,在中国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