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折价25亿卖掉占比游戏业务收入87%的子公司,天神娱乐还剩什么?

6月15日,天神娱乐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提高未来盈利能力,公司拟按9.03亿元人民币的对价转让持有的北京幻想悦游公司(下称绿洲游戏)93.5417%的股份。而在2016年收购绿洲游戏时,天神娱乐支付的交易价则是34.17亿元。此外根据2020年天神娱乐财报显示,该公司游戏业务的87%营收,均来自绿洲游戏。

作为今年正式摆脱“*ST”交易限制的泛娱乐产业集团,天神娱乐折价卖掉绿洲游戏的原因是什么?这家市值最高曾有350亿的公司之后又要怎样发展游戏业务?对此,游戏日报研究院于近日发布专题研究报告《天神娱乐专题分析报告》,为大家解密泛娱乐产业集团:天神娱乐。

两年净亏近5亿,曾经的“出海大厂”成为“业绩包袱”

根据2020年天神娱乐的财报数据显示,天神娱乐在游戏业务方面87%的营收收入来自绿洲游戏。但由于目前多家游戏头部厂商布局出海游戏业务,海外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绿洲游戏推广成本持续上升,净利持续下滑,毛利率仅为38%。

天神娱乐也在近日发布的公告中披露,2020年营收超4.5亿的绿洲游戏,全年净亏1.3亿。而在2019年,绿洲游戏的亏损则超过了3.6亿。反倒是此次出售绿洲游戏的交易价格高于该公司的评估价,天神娱乐账面净赚了1.2亿元。

绿洲游戏近一年主要财政指标

数据来源:天神娱乐公告、游戏日报研究院

资料显示,绿洲游戏是国内较早的出海游戏公司,曾于海外发行过《神曲》《火影忍者OL》等产品,2016-2018年为天神娱乐带来了近7.3亿的净利。不过随着出海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绿洲游戏的各项成本也在持续走高。随后发行的主机游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莎木3》亚洲版也均反响不佳。

天神娱乐表示,绿洲游戏已经出现连年亏损,未来的业绩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决定出售绿洲游戏的全部股权。

事实上,在绿洲游戏之前,天神娱乐在市值顶峰时期(350亿)所收购的游戏公司,大部分都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2018年,天神娱乐的亏损高达70亿,2019年再亏11.5亿,面临退市风险。后于2020年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完成重组,扭亏为盈,成功摘帽。与此同时,天神娱乐也明确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棋牌+电竞。

天神娱乐游戏业务现状:出售绿洲完成瘦身,主打“棋牌+电竞”新模式

其实自2020年天神娱乐开展重组计划以来,天神娱乐业务中心,就有从传统游戏的研发及发行,转向电竞方面的趋势。2020年,天神娱乐对于电竞业务的投入成本,占所有成本的半数以上,也是天神娱乐唯一加大投入的业务。

为迎合“棋牌+电竞”的新模式,天神娱乐对《德州扑克大师》进行了更新,产品发展为电竞赛事服务。将周一到周五定为该产品的娱乐模式,同时在娱乐的基础上增加选拔赛功能,通过游戏胜负获取积分,并依靠积分来报名参加周六日的电竞赛事。

2020年春节期间,天神娱乐通过推出“WCAA斗地主大师赛”和“WCAA春节十万红包赛”,带动《德州扑克大师》玩家数量增长,ARPPU较平日提升约150%。

此外,天神娱乐为提升用户粘性,对用户免除平台竞技场游戏广告,增强玩家在游戏中的体验,延长棋牌游戏寿命。根据天神娱乐2020年年度报告来看,电竞游戏的收入约有5.2亿(与绿洲游戏旗下产品有部分重合),占公司总营收的52%。

风险分析:政策监管之下,棋牌游戏要如何正确发展?

2017年12月,中宣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的意见》,含涉赌性质的棋牌游戏成为重点整治对象。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涉赌牌类网络游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针对涉赌牌类游戏展开了专项整治行动。随后超4000款含擦边性质的棋牌游戏被下架,棋牌游戏行业迎来大规模清洗。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监管部门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采取一种理性的监管方式,旨在促进良性的棋牌商业模式出现,为电子棋牌游戏回归娱乐本源留下发展空间。

2020年初,因疫情原因,“宅经济”的快速增长,移动游戏迅速发展,2020年1月移动游戏用户总时长增长率为9.46%,休闲游戏和棋牌游戏起到明显作用。其中,棋牌游戏的用户总使用时长排名第一,占比达44.12%。

2020年1月移动公共棋牌月活TOP10

数据来源:公司报告、游戏日报研究院

此外,从2020年1月的游戏细分品类“用户独占率”来看(用户只玩一种类型的游戏),棋牌游戏同样位居第一的位置,棋牌游戏在经历合理的监管后,也迎来了一轮较为快速的发展。

2019年2月及2021年1月游戏细分品类独占率

图片来源:易观千帆、游戏日报研究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2018年游戏总量调控正式实施、版号审批信息恢复正常更新以来,棋牌游戏的过审就出现了大幅度减少,这对于天神娱乐长线布局电竞,或有负面影响。

另外天神娱乐目前还涉及影视这一同样存在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在近年来明星高薪片酬、偷税漏税的现象屡出,国家加大对影视行业的管治,国家广电总局陆续出台“限薪令”“限集令”,对影视剧题材、内容把控更加严格,影视制作项目减产、审核及上线时间无法确定,影视内容制作产业热度有所下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