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我劝你一定要会理财。

你好,我是小云。
关于理财,我走过弯路,有一些教训,也有一些经验。

01

无论你今天的工资水平如何
都要学会储蓄
刚开始工作时,花钱总是随心所欲,美其名曰这样就是善待自己。
结果等到自己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比如买房,才发现,口袋比脸还干净。
所以,我的一个建议是:攒钱。
也许你会说,我10年后、20年后是要拿百万年薪的,眼前这三五千元的收入我怎么能放在眼里?当下靠节约,我能省出一套房子吗?
能不能省出一套房子,不好说,但是储蓄的确能够给你在面临选择、以及购置大件时,给你足够的底气和机会。
比如,当你有天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这个机会就像是S曲线的最左端,而这个时候,没有积蓄和存款,还有一大笔开销,你也许会无法做出改变,继续选择温水煮青蛙。
而学会储蓄的两个方面,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精确管理必要开支

必要的开支包括房租物业、交通、吃饭、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开销。
看起来好像无论我们管与不管,这些开销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必要开支方面的管理,主要的不是节约,是培养自己管理的意识。
在这一点,我在刚开始也是没有意识的,所以一个月到底要在这些方面花费多少钱,也没有做过总结和计划,导致有些非必要的开销过大,最后影响了必要开支的费用。
如果要将开支分个类别的话,可以有三大类:必须开支、必须且重要开支、重要但不紧急开支。
对于必须开支,比如房租物业、交通、吃饭,吃住行方面的费用是必须项。
对于必须且重要开支,比如学习、人际,学习关乎自己成长,人际关乎社会关系,虽然这两项看起来都非必须,但却十分重要。
对于重要但不紧急开支,比如衣物、旅行,相对前两者来说,不够紧急,可以规划。
很多开支是必要的,是省不下来多少钱的。
但有些开支,却有途径减量提品,比如衣物。

降维式的消费升级

我以前买过很多衣服,基本都是冲动消费,一冲动就买了。
后来发现,很多衣服买回来之后根本不会穿,就一直放在衣柜里。
大抵原因是,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觉得好贵,正好旁边有款式相差不多的打折款,于是就买了回来。
而且折扣越大,购物欲望越强烈,觉得自己捡了便宜,但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现在买东西,很少冲动消费了,一件物品是规划内的物品,即便价格贵点也可以买回家。
这样东西本身的利用率很高,品质也高,实际上是消费升级了,生活品质也会跟着提升。
目前在用的手机,还是我六年前买的苹果plus6土豪金,这是我2015年买的市场配置最高的手机。在我使用手机的六年期间,屏幕碎了两次,换过两次新屏,但是在功能上足够我使用,就一直没换。
一方面,我会对手机有感情,不愿意换。另一方面,手机确实可以继续使用,在功能上完全足够匹配我的需求。
从这台手机的使用上,也有一点消费心得:买任何东西,都要在可能的条件下,买最好的,但是不到损坏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时候,不因为好看,或者潮流而更换。

02 

攒够首付
尽早上车买套房子
我2012年参加工作,直到2017年,买的首套房子。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在公司对面楼盘给弟弟买了套房子。
那个时候,我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第一觉得买房距离我太过遥远,第二还是不愿因为房子放弃更轻松自由的生活。
2012年开始租房,直到2017年,最终促使我做出买房决定的,不是房价的上涨,不是楼市的上扬,而是我不断换房子对身心的折腾,比如房东突然而至的违约。
五年时间,同样的首付,在2012能够买到的房子,在2017年只能买半个房子。
用一个简单的数据做个说明吧。
翻看了一下我在搜房网上的收藏记录,2015年收藏的一个小区三室120平的房子是110万,现在再看同户型的房子,网挂均价是320万。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政策不好说,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对于刚需房来说,无须看政策,主要看需求。
无论房价涨跌,哪里是价值洼地,这些都与刚需无关。
你需要的是一套住宅,给你和家人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住宅,房价涨了你不会抛,房价跌了你也同样不会抛。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买不买房,还是取决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东西,你准备在什么年纪获得。
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你更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套房子,还有房子的教育资源,而这个东西,除了房子,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吗?

03

如果允许,拿出工资10%
用于专项理财基金
如果可能,哪怕每个月只能拿出1000元,也告诉自己要理财。
将理财资金的1/3放在网上银行中存个半年定存,大约能获得接近1%的利息水平,这部分是在损失最低的情况下用作备用的流动资金。
将理财资金的1/3用于购买基金和股票
各大银行会不定期出一些理财产品,主要是基金类产品,1个月到1年期不等,收益率在3%-5%不等。
证券公司也会不定期出基金,可以做尝试。
还可以将理财资金放到股市进行定投,不过股市还是有风险的,投资需谨慎。
巴菲特10岁开始理财,经过40年的运作积累,在他50岁的时候,财富增长了90%左右。
理财不可以抱着一夜暴富的心里。
首先,找到自己的足够湿的雪球。
其次,找到足够长的雪道。
最后,就是耐心等待雪球慢慢从雪道上滚下。
如果你有其他的理财渠道,哪怕是比较另类的也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懂,并且要控制风险。
以前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我也看到过一群专业“薅羊毛”的人到那些新平台去拿优惠收益和各种奖品,回报率高得惊人,但是你需要做各种功课去钻研。
但凡投资都有风险,问问自己的风险偏好,再来行动吧。

04 

如果没钱可理
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我刚刚毕业,并没有什么财可以理的,那就打理好你自己。
如果有一点财务知识,你一定会知道,在我们自己的财务报表上,前面所提到的现金储蓄、房产、基金、股票,其实都是营业外收入及投资收益,而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就是我们自己的工资。
所以,还有1/3的理财基金可以用来投资自己,用来学习、旅游,以及为你的爱好付费等。
你说每个月只有300多元,能看什么世界?能去学什么?
你可以去你的目标客户人群经常去的地方去观察他们,你也可以去参观一些“网红”地标,既熟悉了时尚又增加了谈资。
要是攒了两三个月的钱,你就可以去你未来可能会拓展业务的城市走一走。如果有出差的机会,也一定要利用晚上或闲暇时间去夜市、江边、广场看看。
看世界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看各种会展——动漫、科技、环境、家居等,让自己和最新的商业及科技资讯接轨。
除了看书、听课以外,这也是最有意思、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了。
并且为自己的爱好买单。
如果你喜欢美食,就去搜寻各种苍蝇小馆,成为吃吃喝喝方面的资讯达人。
我有个朋友Mona,她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每次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吃的地方,就会咨询她。她都能根据需求精准推荐。
如果能在吃基础上,形成攻略或者评论,那将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喜欢看书、看剧、跑步、摄影,一定要留下钱和时间为这件事情买单,你或许会成为职业评书人、摄影师等等,从此增加了一项技能,也许你的爱好还可以变为你的变现资本,助推你成为下一个斜杠青年。
即便不能,能有一件让自己愉悦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高压工作之下,心情也需要休息和放假。

05 

写在最后
职场人都是普通人,很少有人家财万贯。
你不理财,财就不会理你。
好的理财思维和行为,在职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管理意识和理性素质,而好的理财结果更是所有职场人的最后一道保障。
(0)

相关推荐

  • 储蓄 | 这是一件你需要重视的事情

    通过之前的文章你已经知道了理财的三个环节 「储蓄」- 「规划」-「投资」 事实上很多一些理财类的文章和课程通常只会提及「财务规划」和「投资」这两个部分,并不会去讲储蓄这件事. 我之所以要把「储蓄」单独 ...

  • 尿毒症盯上年轻人! 医生劝你: 这4种食物要少吃→

    点击加载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尿毒症--这种病似乎离自己很遥远,应该是老年人才有的病,不会出现在我们年轻人身上. 但根据一项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达10.8%,其中,慢性肾衰患者 ...

  • 年轻人,劝你还是尽快买房!

    如果不想错过楼面的精彩内容,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楼面',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10个月之前,正值疫情严重的时期,我写了一篇文,叫:   ...

  • 北大毕业卖猪肉董事长:年轻人最重要是发财不是理财 三五十万没必要理财

    摘要[北大毕业卖猪肉董事长:年轻人最重要是发财不是理财 三五十万没必要理财]8月24日,天地壹号董事长陈生在财识节目上表示,80%的人在股市亏本,10%的人赚钱,10%的人平本.他表示,"年 ...

  • 该如何基于证据劝服≤5毫米磨玻璃结节且怀疑是早期肺癌的年轻人不要急于手术?

    据我关于肺磨玻璃结节患者随访观察:"没有任何一位肺小磨玻璃结节患者因为随访而影响生命". 当然,这句话也是有证据依据的.今天的科普主要是讨论该如何基于证据劝服≤5毫米磨玻璃结节且怀 ...

  • 一个中年人非要劝年轻人快乐

    [一个中年人非要劝年轻人快乐]45岁的中年人徐世海混进了成员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QQ群.在群里,他努力伪装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听年轻人吐槽学校,聊明星的歌,但是只有一类发言 ...

  • 年轻人理财的10个错误认识

    与有钱人赛跑 当我们和比我们富有的朋友一起出去玩时,我们可能会紧随其后.年轻人为了面子会购买名牌服装.豪车并支付昂贵的旅行费用.但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的财务局限性,这一点很重要.绝对不要为了模仿一 ...

  • “我26岁,负债14万”。年轻人,我为什么劝你存点钱

    在某高校当老师的朋友老杨告诉奶爸,她在班上做了个消费观念的匿名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同学曾经或正在使用消费贷,且其中8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负债.   对此,奶爸并不觉得惊讶.   无论出于 ...

  • 为啥劝年轻人不要炒股?

    @徐佳杰 Pierre:为啥劝年轻人不要炒股? 并非因为 "投机取巧" 或者 "十赌九输" 这种陈词滥调的理由. 而是上市公司接触多了,对人的心智有摧残,思维会 ...

  • 工作不久,家境尚可的年轻人应如何理财?/ 知识星球精选问答

    提问: 请教奥特曼,可转债的存续期平均是2.3年,基于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当于按照历史数据现在买入计划中的全部可转债仓位要白白等上两年.为什么不1.5-2年之后再买入了? 不是这样算的.平均存续期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