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疾病诊断丨内脏器官及肌肉的病理症状的观察与分析!

在鱼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观察完鳃部的症状后,我们就需要对病鱼进行解剖,观察鱼体内部器官以及肌肉的状况,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层的疾病诊断过程中,通过诊断前面的几个步骤,虽然可以做到对体表及鳃上的寄生虫,细菌性烂鳃,鳃霉等疾病的初步确诊,但是由于这些疾病和鱼体内脏器官及肌肉所出现的疾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前面几个诊断步骤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内脏器官及肌肉没有问题。

因此,不管前面问诊,体表,鳃的病理症状情况,都要对鱼体进行剖检,以避免漏诊的发生,此外,在某些时候,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的病理症状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前面几个阶段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佐证。

1

内脏的整体观察

在解剖之后,首先是对鱼的内脏器官的一个整体症状的观察,看看是否有腹腔内是否有腹水(如图2),体内器官有没有出现白色的胞囊(如图1)等。

展开剩余88%

图1 示鱼内脏器官出现的大量白色胞囊

图2 示鱼体内腹腔出现的腹水

2

肝脏的观察

在对鱼的内脏器官整体观察完毕后,接下来就开始对鱼的各个内脏器官进行逐个观察,以查找病因,一般最先观察的是鱼的肝脏。

肝胆发生病变后,一般有以下一些症状:肝脏较同种类的健康的鱼肝脏明显肿大(如图3)或萎缩(如图4),或者肝脏上有出血点(如图5),有时肝脏的质地发生变化,易碎,甚至呈豆腐渣样病变,胆囊较正常鱼出现明显的肿大(如图6)或缩小,胆汁的颜色加深,或者变得稀薄,鱼体表的鳞片易松动,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图3 示肝脏肿大

图4 示肝脏萎缩

图5 示肝脏上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点

图6 示胆明显肿大

导致鱼肝胆发生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过量投喂或者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导致饲料当中被鱼类吸收的营养物质没有完全被利用,从而转化成脂肪在肝脏或者肠系膜(如图7)的积累。

其次是饲料当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比如饲料当中的油脂氧化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的醛和酮,霉菌毒素,喹乙醇,非蛋白氮等对肝细胞的损伤导致肝脏病变;三是饲料当中B族维生素,胆碱,磷脂,EFA(必须脂肪酸)等抗脂肪肝因子的缺乏,导致机体脂肪代谢障碍,导致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运出肝脏从而形成肝脂的沉积。此外病原菌的感染,水质环境恶化,长期大剂量使用刺激性的药物也容易诱发鱼肝脏病变。

图7 示脂肪在肠系膜的积累

3

肾脏的观察

鱼体感染疾病时,肾脏比较常见的病理症状有肿大和出现白色的结节(图8)等。

图8 肾脏出现的白色结节

4

脾脏的观察

在鱼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脾脏的病理变化的观察往往容易被忽视,脾脏出现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明显肿大(如图9),白点等。

脾脏是鱼类的重要免疫器官,鱼的机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后,鱼类免疫系统与病原菌相互斗争的过程中,脾脏就容易表现出一些病理症状,一般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容易导致鱼类的脾脏肿大,不同性质的细菌的感染均可能导致鱼的脾脏出现白点。

图9 示脾脏的肿大

5

肠道的观察

在对鱼体内脏器官的观察过程中,一般在最后观察鱼类的肠道,因为肠道往往需要和其他内脏器官分离,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的病理症状。为了避免对其他的器官的观察造成干扰,所以一般在最后观察鱼类的肠道,肠道常见的比较明显的病理变化有,叠套肠(如图10),肠道内壁充血发红,肠道内粘液多(如图11),无食物,肠道内壁点状出血或淤斑,肠道内壁糜烂(如图11)等。

图10 示叉尾鮰套肠

图11 示肠道内糜烂和黄色粘液

肠道内常见的大型寄生虫有线虫,棘头虫(如图12),绦虫(如图13)等。

肠道内寄生的大型寄生虫可以肉眼观察,寄生虫的寄生,除了夺取营养和机械损伤之外,在肠道内寄生还会导致鱼类的肠道阻塞,进而引发鱼厌食,使治疗过程中内服驱虫无从下手,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图12 示肠道内的寄生的棘头虫,线虫

图13 寄生于草鱼肠道内的绦虫

肠道其他病因的诊断中,主要是要注意细菌性肠炎与病毒出血病(肠炎型)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如下:

肠炎型病毒性出血病的主要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也会出现肠道充血发红的症状,有时候肠壁上也会有出血点,但肠道内的粘液少,肛门一般不会发红,肠道的弹性仍较好。肠炎型病毒性出血病的草鱼剖开皮肤,有的可见出血斑点。对于病毒性出血病而言,一般2龄以上的草鱼不易发生,多呈无临床经过。

细菌性肠炎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早期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粘液,肠道的弹性变差,用手轻拉易断;可发在在任何年龄段的草鱼。

套肠多见于无鳞鱼,至于引发套肠的具体原因,目前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都会伴随细菌的继发感染。

在鱼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鱼体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一般较常见的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有充血发红,点状或斑块状弥散出血等。在大多数时候,鱼体肌肉内脏器官的的点状出血或斑块状淤血多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如图14)。

图14 病毒性疾病导致的肌肉出血

在基层的诊断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经过详细的问诊,通过对水质常见指标的检测,水色情况,水生动物生活环境,养殖操作,饵料投喂量,摄食情况,活动情况,病鱼死亡的种类,持续时间和死亡量的了解,通过目检,剖检,镜检等手段对鱼体的体表,鳃,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以再很大程度上缩小病因的范围,做到对具有明显症状的细菌性疾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及营养性疾病,中毒缺氧等疾病进行初步的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层养殖过程中,有时候容易遇到鱼同时患有2种疾病,即存在并发症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注意抓住导致鱼类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优先采取治疗方案,以减少鱼类的死亡,降低经济损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