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何道理?

在旧时,人们对于房屋建造,以及生前身后睡觉用的床,所用木料都非常有考究。不仅要寓意美好,且有合理的实用价值。毕竟,这都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关乎到舒适度、安全,以及经久耐用等问题,所以格外注意。因此,民间就形成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俗语老话,便于传播,令人铭记!比如俗话说:“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何道理?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

从象征寓意上来说,旧时由于建造材料的局限性,建造房屋房上用到的檩条、椽子等承重木料,如果采用桑木寓意不好。桑谐音“丧”,头顶丧气不吉利。因此,房屋顶部忌讳用桑木。

国槐在古代(脚不踩槐的槐,是国槐,并非是舶来品洋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可想而知,把槐木作门槛,踩踏在脚下,不吉利。另外,民间还有说:“桑皂杜梨槐,不宜入阳宅”,认为这几种树木进院落不吉利,当建筑材料来用不合适有点夸张了!

从对桑木的实际运用经验来看。首先说桑木并不适合上房顶,比如作椽子或者檩条等承重木件来用。桑木木质的特性,即便是干燥的情况下,柔韧性都比较好,旧时经常用来作扁担来用“桑木扁担用万年”。那么,作为承重结构的木料来用,韧性好稳定差就不行,久而久之就会受到重压而造成房顶变形,就得不偿失了。

而国槐的木材,实质上富有弹性,且耐水湿性强,可以用作建筑、船舶、枕木、车辆及雕刻等方面。实际上作门槛是一种比较好的木料,古人不用国槐作门槛,或许是和封建思想有关。

生不睡柳,死不睡杨

从象征性意义来说,民间认为柳树阴气重,不适合做卧榻的木料,与人紧密接触不好。另外柳字谐音“流”、“溜”,用柳木来做床,古人认为健康、财运等都“溜”走了。这种象征寓意,在旧时人们天人合一的理念中,比较看中。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上到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这方面都有所讲究。而杨树在民间俗称“鬼拍手”,关键是杨木不耐腐蚀,用杨木做棺椁,普通坟墓容易因为棺木过早腐朽而坟头坍塌,对死者有不敬之意。

实际上,柳树木质韧性不错,比较适合做板材,比如民间常用柳木作案板。但是,柳木韧性有余而稳定性不足,做床承重容易变形不说,且木料吸湿容易受潮发霉,生虫等。这对于卧榻功能的床来说,就是最大的不足之处。

而杨木属于速生树种,而且属于最常见的树种,作棺椁有对逝者重视不足的意思。在旧时人们为了尽“孝道”,通常会很重视,尽量满足逝者“死不睡杨”的心愿。

这句俗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旧时人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总结,结合当时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为了令人乐于接受便于普及,“有理有据”形成这样的俗语老话,才能流传至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