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篷拉牵,能者多捞

上卷 第十五回 第八节:
原文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端木持易见解
中国有句谚语:“定亲扯篷,娶亲吟穷”,形容做事张扬,定个亲都搞很大的排场,扯篷子,搭戏台,请名流,发微博,转媒体,搞得天下皆知,到娶亲的时候,人家更厉害了,一个亿是小钱,两个亿还觉得对不起媳妇,真是太“穷”了。这些人就算是当下,也是举不胜举。
搞这么大场面干什么?还不是扯虎皮,拉大旗,牵桥搭线,做个说合,弄点广告,谋点银子?
与会的那些人,说的都挺高大上的,动不动就装着说:“我对钱没兴趣”的样子。瞎吹,装清高,“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有这好事儿?真不要钱,“三千里银子”你咋拿了呢?据说有钱人最不要脸,你要是要脸,真做不成有钱人。
人有钱了就容易装逼。因为“不等银子使”。但谁也不嫌钱扎手。实际上,有钱人比穷人更缺钱,为什么?因为他们一般都是负债经营的。正所谓摊子铺的大,自然开销也大。
人有了钱就要洗白,比如王夫人,他已经不愿意干这些脏活了。都交给王熙凤去干。你看王熙凤说:“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可见以前没少干,主要就是她干。现在王夫人干什么?吃斋念佛,想做一个大善人。王熙凤初生牛犊,她没吃过什么亏,没尝过教训,所以还“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我说要行就行”。报应自然不是来自于“阴司地狱”,但凡事必有因果,你做的事儿,不必说是死后才得报应,活着,其他人就会给你报应。有些报应,只不过是早一点,迟一点的问题。正义只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赚钱这事儿,有人说,第一桶金,没几个真的是干净的,多少都带点血,或者是昧点儿良心。但我问大家:第二桶金就正大光明了?第三桶金就正义凛然了?不见得。就看第二桶,第三桶等等,是不是依然还是无偿占有,依然还是白拿,偷夺人家的。对不对?
凡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平白无故拿人家东西,都是不义之财。但现实却是国府收租税,企业夺利润。别说是二桶,三桶,就是五六七八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是无话可说,但现实却相反,收去了,据为己有,私分自肥,只将百姓弄个鱼肉拌韭菜,饺子就贡酒,越喝越有。
王熙凤这个腌臜货,天生的收租婆,“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是啊,哪一处少得了她(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生活中,东南西北风,他坐中;士农工商学,他在央。)。真是辛苦,能者多“捞”,捞钱高手嘛,闷声发大财,少数人先富起来。
大众哪里晓得,这不过是老板们,太太们,老爷们,他大舅他二舅,“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人家乐得躲在背后,做个神仙多好,钱那么臭,人家还嫌脏了手呢!王熙凤倒把自己当个人物,在台上傻逼似的念着稿子,张牙舞爪的一个小丑,竟然以为自己真的可以指点江山呢!登个报,见个外使,参个会,就以为自己可以名留青史,誉满天下,功盖九州了。
真是不要脸至极!
我呸!
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几条走狗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