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是什么?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Self),是四大原型之一。也就是心、性、或本性

  人心灵的中心。自性也就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她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使人具有稳定感和一体感

  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

  荣格认为道教内丹术中所说的元神即是自性、识神即是自我。

  日裔的荣格学者认为禅宗十牛图中的牛是自性、牧童是自我。在这里牛又称心牛。

  起源

  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包含有意识的自我(ego)、无意识两大部分。有意识的自我是由记忆而有连续性的。但荣格认为自我只是整体心灵(psyche)的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更具影响力。梦是无意识对自我所开的窗子。整合自己无意识的的特性会自然的发生而发展个人的个性,这种程序叫做个性化。如果一个人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相互矛盾无法整合,则会产生精神病的症状,如恐惧症、恋物癖、或忧郁症。

  须经由分析 去了解与认识未知的无意识中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梦或是对艺术品或诗的反应。

  荣格认为无意识又分为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包括个人的种种情结,而集体无意识则包括人类整体经千百年累积在无意识中的宝贝。其证据是荣格在世界各地所收集的人类共同的象征。他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寓言得到所有人类共有的原型。所以在个性化可能发现超出个人经验的象征。其中的内容可视为人基本问题,如生命、死亡、意义、快乐、与恐惧,也可能有灵性方面的观念。

  性格分类:

  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可分为外向与内向。里比多(libido)是一种心灵的能量(或可说是气),内向的人,他的这种能量是向内的而且是主观的。外向的人,他的这种能量流向属于外在的他与别人的关系。内向的人,较易得包括妄想在内的精神分裂症。外向的人,较易得躁郁症。

  通过进一步分析,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至此他发现,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节

  荣格于1904年在伯格尔斯立对精神病人做过字词联想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情结理论。为此在1909年他获得了同弗洛伊德一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演讲的殊荣。

  首先,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感色彩,具有自己的内驱力。

  其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因此,情结是“梦和症状的缔造者”,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

  再次,情结属于个体无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无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人格结构理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荣格认为人的意识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个性化”过程,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意识到“自我”。自我是意识的核心,它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意识的作用类似于看门人的角色,他对进入心灵的各种材料进行筛选和淘汰,使个体的人格结构保持同一性、连续性。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塑造着新的自我。

  个体无意识,荣格认为对人格及其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无意识,它包括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由于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为个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情结决定着个体人格的许多方面,当我们说某人有某种情结时,如自卑情结、性的情结、钱的情结等,指的是他的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地占据了,使他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他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荣格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解开情结,把人从情结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荣格后来发现,情结并非只起消极作用,实际上它常常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特别是强烈的情结会驱使人去创造精妙绝伦的作品。

  阴影(shadow)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密、最深层的邪恶倾向。它寻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确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自性(self)它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0)

相关推荐

  • 【书评】当童话遇见心理学——读《公主走进黑森林》

    当童话遇见了心理学,童话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也是个人成长.圆满的秘密通道.同时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为什么童话里会有那么多残暴的行为?那个行为必须残暴而彻底,因为那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决绝与必然, ...

  • 心理学考研 |【人物周刊】第七期——“神秘之域”荣格

    "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 本文:3483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The least of thin ...

  • 荣格心理学:集体无意识、情结、阴影与人格面具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594本书 <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我们 ...

  • 我眼中的荣格解梦

    一.何为梦 荣格的现象学哲学应用体现在集体潜意识是本体(超越个体的人类祖先经验的储藏库),个体潜意识和意识是现象.集体潜意识并不是直接在梦中呈现祖先经验,而是作为纯粹的形式(现象学意义上)主宰了经验的 ...

  • 走进地下室 :荣格《潜意识与心灵成长》读书笔记

      关于荣格,因为实在太喜欢他的文笔,他的著作往往具有特别优美的文学性,所以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作家,然后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和学者.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灵是一座独栋小楼,客厅是我们社会形象光鲜 ...

  • 微言之自性观照

    一 05月05日,他来到杭州. 上塘河畔,翠荫鹅径,踽踽独行. 开始吧!他喃喃自语. 每日自省吾身,是必作的功课. 向内寻求,他想找到心神,干净的灵魂. 二 凝视,对自我说:你,还要造多少恶? 冥冥不 ...

  • 自性:唐卡的曼陀罗故事

    前段时间说到要去闭关的时候就刷到朋友圈有人做唐卡地图调查,这个让我想起了六年前在拉萨买的一张唐卡. 我想着或许可以挂起来了,但是一直没动,就在刚才,又想起这个事儿,就把它找了出来. 因为在柜子里放了太 ...

  • 马哈希:有个幻觉认为自性必须是可见的

    有访客问及持气 马哈希指出持气是控制识心,也就是消除或根除念头的一种助道.可以练习调息,吸气.呼气和持气,或只练习持气.另一种助道是禅修.在控制识心的同时,呼吸也得到了控制,而且会自然地持住.观察吸气 ...

  • 何其自性

    ​知道 提问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不生不灭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什么意思 写回答有奖励 查看全部7个回答 life囧猫儿 高能答主 2019-06-07 最想被 ...

  • 逆向思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做自己的自己,你就能赚到钱

    逆向思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只需要做自己的自己,你就能赚到钱! 古人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其实天生内在就什么能力都有,什么也不缺,自然也就无需过于整天计较外部世界的得失. ...

  • 心性的“心”是什么?灵魂和自性有何关系?阿罗汉能得真心否?

    修行在理论上明心还不够,还要实证才能得见性.禅宗讲的是以心印心,不落文字相.但从有字真经向无字真经过渡,文字般若还是必须的.只要看几本佛书,任何人都能说两句口头禅,但是要想见到师父说的"是何 ...

  • 鼎然之高维度禅定文章:自性与本性

    万物皆有自性,然此性不实.不实在缘合而成就像原子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一旦有强大能量干涉就会发生裂变.自性是万物个体具备的功能,此功能有生有灭有起有落就像人的肉身一样.自性不同于本性,切记不要混为一谈颠 ...

  • 自性作为,不昧因果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对芮小丹的评价是很高的.丁说自己临事的时候,常常是参啊参啊,结果是稀里糊涂走近了死胡同.而芮小丹则是"自性作为,不昧因果".观众结合剧中情节,大 ...

  • 自性

    我们的自我,以及自我身心.自我意识.自我感知, 都是缘起缘灭,如幻而性空. 那么,是谁在活着?活着的是谁? 身心自我,只是心灵迷茫,所呈现的幻境. 心灵迷失了自己,迷失中寻找的心灵,在寻找中将所分别, ...

  • 自性≈本性≈婴幼儿那种不断茁壮生长“空杯”的状态

    自性≈本性≈婴幼儿那种不断茁壮生长"空杯"的状态 自性成识即为佛陀,内心永远不受任何侵扰,恒久保持平静. 结语:自然世界,唯心变现.自性本体,欲望幻识.沉迷虚妄,颠魂倒魄.坚守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