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土茯苓
相关推荐
-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具有镇痛.利尿.解毒.抑菌.保肝等作用.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中医学认为,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肾.脾 ...
-
中医故事—— 《土茯苓篇》02 (取象悟药)
<土茯苓篇> 02 取象悟药土茯苓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单味土茯苓汤可以治疗各类杨梅疮毒呢?老爷爷说,普通的治疮痈肿毒之药,只能到皮肉血脉,而杨梅疮毒,很多病情日久,都深入筋骨.这些湿浊 ...
-
《本草精荟》:除湿解毒:土茯苓的功效与应用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较好.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新鲜时切成薄片,晒干入药 ...
-
中药马尾伸筋么吃/服用
拼音Mǎ Wěi Shēn Jīn 别名牛尾菜(<救荒本草,),大顺筋藤(<植物名实图考>),大伸筋(<中药志>),百部伸筋.水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 ...
-
洪文旭:解毒除湿土茯苓
土茯苓,又名山地栗.毛尾薯.过山龙.刺猪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本草拾遗> ...
-
土茯苓,见过吗?能治梅毒
土茯苓 来源产地 本品为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生长 ...
-
670味中药材作用小结,赠给喜爱中医的你
至道汇推荐搜索腰痛俗话说用药如用兵.你手里的兵越多,打起仗来越有底气.开方也是一样,你掌握的中药越多,对它越是了解,临床开方用药越有底气.12大类670味中药功效总结,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全文共1900 ...
-
中药材:罗汉果
罗汉果Luohanguo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 别名:拉汗果.假苦果.金不换.罗汉表.褐龟巴 植物识别:攀援草本:根多年生,肥大,纺锤形或近球形:茎.枝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 ...
-
中药材:紫草
药材名称:紫草 别名:硬紫草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用部位:根 产地: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 ...
-
中药材:明党参
药材名称:明党参 高50-100cm.全株被白霜,无毛.根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柱形,细长,另一种是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均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白色.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条纹,中空,上部分枝,灰绿 ...
-
中药材:松花粉
药材名称:松花粉 别名:松花.松黄 采收加工: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药用部位:花粉 产地:东北 科:松科 原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 植物情况:油松,常绿乔木 高达 ...
-
中药材:青风藤
药材名称: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老藤,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药用部位:藤茎 产地:西南.华中和华东 科:防己科 原植物:青藤(风龙)或毛青藤 植物情 ...
-
中药材:胡桃仁
药材名称:胡桃仁 别名:桃核仁.核桃仁.胡桃肉.核桃 采收加工: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9-10月中旬,待外果皮变黄.大部分果实顶部已开裂或少数已脱落时,打落果实.潜规则加 ...
-
中药材:白梅
药材名称:白梅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采收加工:采摘未成熟果实,用盐水浸渍,日晒夜渍,约经10d即成,久则表面生霜. 药用部位:近成熟果实 产地:长江流域以南 科:蔷薇科 原植物:梅 白梅药材性状 ...
-
中药材:石韦
药材名称:石韦 别名:飞刀剑,肺心草.蜈蚣七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叶 产地: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科:水龙骨科 原植物:石韦 植物情况:中型附生蕨类植物 植株高10-3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