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导读(五)
谏诤章第十五
(亲过谏诤为孝)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注释】
(1)若夫: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慈爱:指爱亲。慈:通常指上对下之爱,但也可指下对上之爱。
(2)与:通“欤”(yú),句末语气词,表感叹或疑问语气。
(3)天子有争臣七人:旧注说,天子的辅政大臣有三公、四辅,合在一起是七人。“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四辅”是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争臣,敢于直言规劝的臣僚。
(4)诸侯有争臣五人:诸侯的辅政大臣五人,或说是三卿及内史、外史,合计五人。孔传说,五人是天子所任命的孤卿(天子派去辅佐诸侯的师、傅一类的官员)、三卿(指司马、司空、司徒)与上大夫。
(5)大夫有争臣三人:大夫的家臣,主要有三人。孔传说,三人是家相(管家)、室老(家臣之长)、侧室(家臣)。
(6)令名:好名声。令:善,美好。
【译文参考】
曾子说:“诸如爱亲、敬亲、安亲、扬名于后世等,已听过了老师的教诲,现在我想请教的是,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可不可以称为孝呢?”
孔子说:“这算是什么话呢!这算是什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七人,天子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五人,诸侯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亡国;大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家臣三人,大夫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丢掉封邑;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父亲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那么他就不会陷入错误之中,干出不义的事情。
所以,如果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做儿子的不能够不去劝谏;如果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做臣僚的不能够不去劝谏;面对不义的行为,一定要劝谏。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又哪里能算得上是孝呢!”
【故事天地】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他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
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魏征担心皇上玩物丧志,曾因此而找皇上奏议。皇上看见魏征前来,把鹞鹰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cú)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比干进谏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
比干是殷商重臣,官拜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殷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
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3岁。纣王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变成天怒人怨的暴君。他的哥哥微子劝谏不听,只好离开。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
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责任重大,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
比干连续三天进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进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做生意,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于是人们就把他作为财神供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