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起步的开发区,为什么光谷的带动作用就比武汉经开更大呢?

文章导读:

光谷能够带动江夏和鄂州,为什么武汉经开却连一个蔡甸都带动不了呢?黄陂能寄望临空港带动黄陂的工业吗?

 01

有个朋友问我,同为国家开发区,也基本是同时期起步,为什么武汉经开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就远远不如光谷呢?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那我们可以先从一张图看起。

上图是1991年左右左右的武汉卫星地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光谷和沌口区域都还是一片荒凉,那时候这两个开发区都还处于规划阶段,尚未正式开始。

到了2000年左右,武汉经开和光谷就开始具有一定规模了,从下面2000年左右的卫星地图来看,当时武汉经开无论是建成面积,还是区域内道路、住宅和厂房都还是稍微要比光谷多那么一些的。

到了2010年以后,光谷的建成面积就超过了武汉经开,同时光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江夏区迎来发展的高潮,而武汉经开周边的汉南和蔡甸还是不为所动,继续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到了今天,光谷无论是GDP,还是面积,人口都超出了武汉经开、特别是其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富强了江夏,还将一个半s不活的葛店也搞得欣欣向荣,如今的光谷和江夏葛店城建区都融合在一起了,而武汉经开和蔡甸及汉南仍是泾渭分明。

 02

看了上面4个图,估计你应该了解我今天要说什么了,那就是为什么江夏区可以享受到光谷的辐射,而蔡甸则受益有限呢?搞懂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推测东西湖以后会给黄陂带来多大好处,也才能明白为什么黄陂和新洲需要长江新区的道理。

蔡甸之所以从武汉经开的发展里受益不多(至少没有江夏从光谷那里收益多)是因为模式不同,沌口采取的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发展思路,而国有企业大多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首先从就业来说,想进国有且效益好的企业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对于蔡甸来说,虽然那些汽车厂就在旁边,但招工却大概率不会招你村子里的人(某种情况下出于协议可能会招附近村民),其次从产业链来讲,很多国营企业恨不得啥都自己包了,产业链本来就不长,即使有面向社会的外包,你没有一定关系也是挤不进供应商名单里的。

简而言之,武汉经开就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划到经开内的地方可以享受发展的红利,而在圈子外的地方除了能给里面的人卖点瓜子花生和汽水,其他好处并不会得到很多。

如果你年过40岁且生于城里,你应该能够体会国有企业是如何封闭的,稍微大点的厂都有自己的学校,食堂,商店等等,作为企业员工和家属,如果愿意,你完全不需要和工厂外面发生任何关系。

 03

而光谷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种体系下,民营企业不说占主导地位,起码也能有一半以上。

民营企业是开放的,比如招工,同样是清洁工,你觉得进小米容易还是进东风汽车容易?当然是前者了,民营企业用人不会有那么多框框,另外在产业链上,现代企业经营讲究本公司掌握最核心和最赚钱的流程就可以了,其余的尽量外包,这就给众多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的门路。

深圳龙华有个富士康,一个工厂养活了周边30多万人,将民营企业开放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开放体系下,即使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厂,只要我技术和管理过硬,我也是有机会挤进某为的供应商名单里的,我可以把工厂设在厂租相对较低的江夏,可以招到工资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人,这样,光谷通过我辐射到了江夏和鄂州。

这也是我一直想说的,再牛叉的企业,如果你没有供应链,你对周边也是没有啥辐射作用的(当然企业内部的员工福利好工资高),所以东西湖能不能起到大汉口工业火车头的作用,需要看引进的企业到底是何性质,如果有民营大企业,则黄陂可以享受到供应链落户的好处,如果都是些国有大厂,黄陂还是算了,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临空港开发区上了,自己另辟蹊径吧。

 04

我想,经过上述简单的解释,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旁边虽然都是国家开发区,江夏发展却能够比蔡甸更快的道理吧。

衷心希望武汉临空港能多引进些有很长供应链的企业,这样才能辐射到周边地区,起到国家级开发区的带动作用。

版权申明
黄陂观察公众号发表之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版权属于黄陂观察公众号管理员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和团体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