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手法”专题复习图鉴(全)

最实用的第一课时学案
一、修辞手法

1.比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反问——名岂文章著

5.借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二、表达方式

1.记叙——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议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描写

(1)白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细节描写——漫卷诗书喜欲狂

(4)视听结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通感——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远近结合——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上下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8)点面结合——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色彩映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裂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1)侧面描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抒情

(1)直抒胸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借景抒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①以乐景写哀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②以哀景写乐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借事抒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典抒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   杜牧

《清明》

三、表现手法

1.赋(铺陈)——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2.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衬托——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对比——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虚实结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8.联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象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篇章结构

1.承上启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以景结情——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精美的第二课时课件
输入“诗歌”,有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