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胆牡蛎汤合培脾舒肝汤:慢性胆囊炎】
我早年工作的地区,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颇高。因初涉医林,缺乏临床经验,又无法与书本上的知识“对号入座”,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教训倒是积累得不少。
所幸临证既久,亦渐有会悟:慢性胆囊炎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结石,其自觉症状均不少。有的患者就诊时不擅表述,听之既多且乱,茫无头绪。医者如不善于归纳概括,便不得其要领,抓不住主要矛盾,见症治症,方药慢投,收效甚微。
据临床体察,此病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胆脾胃。
肝胆症状,多为右上腹反复疼痛,或放射至肩背,长期门苦,属于肝郁胆热,疏泄失职;脾胃症状,多为胃脘满闷,纳呆食少,嗳气,嘈杂,短气乏力,属于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此外,患者忧思恼怒,或啖油腻及生冷食物之后,以上症状往往加重。
其舌边多偏红,苔薄白或微黄薄腻,脉多弦弱带滑。
冶宜疏肝清胆,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我常用简裕光老中医“柴胆牡蛎汤”合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取效。
药用:柴胡10g,生牡蛎30g,胆草3?g,白术10g,黄芪10g,陈皮10g,厚朴6g,生麦芽10g,炒谷芽10g,鸡内金6g,白芍12g,生姜6g,生甘草5g。
方中柴胡,生麦芽疏肝达郁;胆草,生牡蛎,白芍清敛胆火;黄芪,白术,甘草鲢脾升清;陈皮,厚朴,炒谷芽,生姜和胃降浊。
加减法:
口苦甚者,胆草加至10g;
胸膈满闷甚者,去白术、白芍,加薤白10g;
大便长期偏稀者,加黄连3g,山药15g,仙鹤草30g;
肩背板滞掣痛者,加姜黄10g。
如1972年曾治某女,32岁,患慢性胆囊炎8年(无结石),经常纳呆,门苦,右胁隐痛,肩背酸痛,胃脘满闷,大便微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我先用柴胆牡蛎汤合三仁汤加藿香、佩兰、桔梗、仙鹤草,连服10剂,口苦消失;右胁隐痛、胃脘满闷减轻,大便成形。继用柴胆牡蛎汤台培脾舒肝汤16剂,诸症基本消失。尔后偶有复发,辄以本方化裁,连服3?剂,便可安然。近年来转向试用经方,如本案之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疗效亦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