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脾舒肝汤---张锡纯

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

于术(三钱) 生黄芪(三钱) 陈皮(二钱) 川浓朴(二钱) 桂枝尖(钱半) 柴胡(钱半)生麦冬(二钱) 生杭芍(四钱) 生姜(二钱)

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白术、黄芪,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气之升,同陈皮、浓朴,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舒肝之妙品乎。用芍药者,恐肝气上升,胆火亦随之上升,且以解黄 、桂枝之热也。用生姜者,取其辛散温通,能浑融肝脾之气化于无间也。

从来方书中,麦芽皆是炒熟用之,惟陈修园谓麦芽生用,能升发肝气,可谓特识。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麦茅为谷之萌芽,与肝同气相求,故能入肝经,以条达肝气,此自然之理,无庸试验而可信其必然者也。然必生煮汁饮之,则气善升发,而后能遂其条达之用也。

附录∶

直隶青县张××来函∶

族侄妇,年二十余,素性谨言,情志抑郁。因气分不舒,致四肢痉挛颤动,呼吸短促,胸中胀闷,约一昼夜。先延针科医治,云是鸡爪风,为刺囟门及十指尖,稍愈,旋即复作如故。其脉左部弦细,右部似有似无,一分钟数至百至。其两肩抬动,气逆作喘。询知其素不健壮,廉于饮食。盖肝属木而主筋,肝郁不舒则筋挛,肝郁恒侮其所胜,故脾土受伤而食少。遂为开培脾舒肝汤。为有逆气上干,又加生赭石细末五钱。嘱服二剂。

痉挛即愈,气息亦平。遂去赭石,照原方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0)

相关推荐

  • 肝气不舒,胸中满闷,试试这个方子!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聊:肝气不舒 详细内容请大家收听下方语音讲解: (语音讲解内容请移步微信公众号收听) 培脾舒肝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配方: 白术(三钱) 生 ...

  • 女性最易肝郁脾又虚,这有一张比逍遥散还妙的方!

    原创宋柏杉 中医书友会 今天 I导读:与气机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臓腑有哪些?他们中间谁又主升?谁又主降?通过学习张锡纯先生的这两张名方,又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编辑/飞猿) 金铃泻肝汤&培脾舒肝汤 ...

  • 张锡纯独创培脾舒肝汤,专门治疗“肚子”胀

    培脾舒肝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 主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等症. 其方药由白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 ...

  •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组成]白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桂枝尖钱半柴胡钱半生麦芽二钱生杭芍四钱生姜二钱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肝,行 ...

  •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的作用功效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 [组成]白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桂枝尖钱半柴胡钱半生麦芽二钱生杭芍四钱生姜二钱 ​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健脾 ...

  •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女性肝郁脾虚】

    我们前世的医家创立了很多疏肝的方法,大多数就是疏肝理气解郁,还有行气活血.比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还有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等等,这是我们的常法. 那么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有一些急性期的.病程短的 ...

  • ​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独创培脾舒肝汤,专治肚子胀

    mn69 2018-07-17分享收藏 培脾舒肝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主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等症.其方药由于术 ...

  •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在胃炎胃溃疡胆囊炎乙肝的应用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组成]白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桂枝尖钱半柴胡钱半生麦芽二钱生杭芍四钱生姜二钱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 ...

  • 张锡纯:培脾舒肝汤

    培脾舒肝汤歌诀 培脾舒肝白术芪,柴桂芍朴麦陈皮 生姜发散肝脾融,木郁克土胸闷宜 [主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 [组成]:于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 ...

  • ​女性最易肝郁脾又虚,这有一张比逍遥散还妙的方!培脾舒肝汤

    ​女性最易肝郁脾又虚,这有一张比逍遥散还妙的方! 培脾舒肝汤 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以及胃病多吃一口都难受,吃点补药就上火,气血两亏并引起前胸后背痛者均可使用本方 ...

  • 【柴胆牡蛎汤合培脾舒肝汤:慢性胆囊炎】

    我早年工作的地区,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颇高.因初涉医林,缺乏临床经验,又无法与书本上的知识"对号入座",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教训倒是积累得不少. 所幸临证既久,亦渐有会悟:慢性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