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虚而入 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
       (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人就能工作,劳动。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阴平阳秘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

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阳虚生寒。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阴阳学说不但用于说明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还应用于人体的病理变化,辩证和施治。求得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阴阳学说还能应用于说明宇宙间的任何问题,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2) 百病由气而生

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很多西医甚至很多中医生也只靠仪器来诊断病情,很多病人去医院看病,哪个地方有病,大夫就叫做那项检查,这些不动脑筋光靠仪器的医生未必就是好医生。需要说明的是,仪器不是万能的,机体很多毛病,仪器并不是完全查出。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反之,人的心情就差。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家庭的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下面我要讲的是中医内科病的5个特点

【普遍性,规律性,多发性,关联性,季节性】

中医内科病的发病存在着普遍性,很多病人的发病机理大致相同,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症状。疾病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一个器官有病,能导致多种病候的出现。而且多种病侯群的出现,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有些病的发病则与季节有关,如春季多风症,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症,冬季多寒证。

1 普遍性

       普遍性指许多人患同一种病,而这一类的病患为数众多,并层出不穷。老少皆有。

例如: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胃炎——咽炎等

肾阳虚——脾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肠鸣痛)

患这两种病的患者非常多见,存在着普遍性

2 规律性

       相同疾病出现相同的症状,其病理也大致相同,病人反映出来的外在现象也基本相似,这就是疾病的规律性。如阴虚火旺反应出来大都是火盛,怕热,多汗等体征。阳虚寒大的病人多出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肝气不和型的都出现胃胀,心胸胀满,急躁易怒。

 3 多发性

       多发性是指一个疾病能导致多种症候的发生,例如

4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人体患病有着相互牵连的因果关系。一个器官的发病,紧接着又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发病,从而引起多个器官的发病,这就是疾病的关联性。

5 季节性

季节性,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来看病的多以热病上火为多,病人以炎症大为主要特征。冬季的病人寒症比较常见,春季以风湿,风寒温热为主,秋季以燥病伤阴为多。

中医治病讲的是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阴阳平衡是治病的最终目的。辩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原则的确定,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安危,切不可粗心大意。

中医辨证通常为四诊八纲,治疗方法为八法。四诊即望、闻、问、切。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四诊

 望诊,即观察人体的外部情况。包括神态、肢体、舌体等。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即通过询问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和现有体征。切诊,即通过脉诊了解疾病的虚实、阴阳寒热属性。

在四诊当中,尤其切诊为首要。切诊是四诊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懂得切脉。不懂切脉或似懂非懂、只知毛皮者非中医。也就是说,不会脉诊者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生。

望、闻、问、切虽然说在诊断上至关重要,但切诊更是诊断疾病的关键所在。望诊只能了解病人的一些外在形象,闻诊只能了解病人声音以及气味的异常,问诊则只能了解病人病症的过程。脉诊就不同了,它能窥探疾病的阴阳属性,病人的寒热体质、虚实真假、病变部位等。临床上一些病人会出现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的现象。如果非脉诊,则很难辨出疾患的庐山真面目,轻者诊疗无效,重者甚至加重病情。

八纲是辨证的八大纲领。表里两纲是病变的部位,寒热是病变的性质,虚实是反应病变的邪正盛衰,阴阳两纲则是八纲的总纲。运用八纲辨证,确定病变部位,了解寒热性质,掌握邪正盛衰,求的病人的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所以,八纲中阴阳两纲是总纲。运用八纲辨证是每个中医必须掌握的根本,八纲辨证掌握不好,施治就失去方向,治疗原则就无法确定。辨证不明确,非但疗效甚小甚至可能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因此,八纲运用确切,病人病理明确了,再确定治疗原则,病人则会很快获得康复。

 八法即明确病人的病原后确定的治疗原则所采取用药的八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用药方法有一方治病,也可多防治病,即复方治病。

本人家传世代中医,从事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辩证上以脉诊为主,施治上以复方或多方治疗。以上治疗的几个方子看起来都是祖先们常用方剂,但实际上是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的精髓部分,是内科疑难杂症、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综合症等疾病尤为有效的治疗方子。

中医内科病的出现和发展都错综复杂。中医诊病讲的是整体观念,全局出发,这点跟西医的局部治疗完全不同。

一种疾病的形成往往会导致多种病症的发生,追其根源,还是属于某一个脏器出了问题引发的。例如:肾阴虚引起肝火旺,肝火旺导致多发性炎症;肾阳虚则会导致身体各部位出现寒证。中医采取治本为主,前者滋阴降火,后者温中散寒,标本兼治,疗效甚好。

中医内科病的发病机理都是以点带面,通常是肾脏先发病。肾的阴阳出现失调,要么出现肾阳虚,要么出现肾阴虚,或者是阴阳两虚。阴虚生火,阳虚生寒,阴阳两虚则寒火同时出现。病的性质只有两点,寒和热,这就是阴阳失调。肾藏真阴阳,一般来说,肾阴阳平衡,机体就会康健,反之阴阳失衡,机体立即患病,所以,中医自古以来有“跟肾当先生之说”。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源”。本人在诊疗过程中大都以治肾为主,脾胃为辅,其次治肝。由肾、脾、肝这三个脏器疾患导致的内科病人众多,唯有治肾是重中之重。

中医治病讲的是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本治好了,则标自愈,但为提高治疗效率,大多数的治疗则以标本兼治为原则。中医学所讲的卫气营血,则是诊疗过程中的指南针。调营卫,补气血。营卫调和,卫外功能坚固;气血足,则津液运行畅通。本人诊疗以治本为主,突出重点治疗,抓住引起病患的主要矛盾,控制疾患的表象特征,标本同治,疗效都非常满意。

本人行医40余年,尤擅于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本人治病用方之大,用药之多,打破了历代医家的常规用药,为现代众多医家所不能接受,甚至会反对,但不妨一试,观其效果如何。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一个复杂的症候群不能单靠一方或者两方诊疗,而是多种方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确切的疗效。

本人在多年的从医实践中发现,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辩证正确,治疗正确,康复指日可待。辩证错误,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则会造成不良后果,所谓有辩证难之说。

宗筋传承手法视频直播网课开始了

报名后请加微信:13373317613 拉你进群

2021年1月26日-31日(6天)每晚7.30开播,遇到问题     随时提问老师解答,课程学习6晚支持永久回看,视     频直播互动微信群聊辅导,辅导群保证教学质量,可       以提前邮寄随堂讲义一本!!(包邮)

学费:1000元

报名电话:13373317613 同微信

学习内容:

1、对于各种情况导致的颈椎病(落枕、胳膊麻、肩颈痛)、腰椎病(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膝关节痛(积液、髌骨软化)、失眠、咳嗽的具体病症分析和治疗方法。

2、各种妇科病、男科病:对妇科不孕症及宫寒、输卵管堵塞、宫颈糜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痛经、闭经的治疗手法及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的治疗手法。

3、通过脖子调理心脏疾病,手把手教并讲解原理。

4、肛疗:讲解肛疗原理,按摩肛门内侧周围的反应物调理身体的各种症状。指导每位学员均可操作体会与操练。(重点特色)

5、对于各种类型的肥胖,辨证施治的独特手法及针法的操作。
6、杂症(牛皮癣、脑梗、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具体病理分析与治疗方法。

(0)

相关推荐

  • 国医大师邓铁涛:谈谈“辨证论治”

    国医大师邓铁涛:谈谈"辨证论治" 2021-06-25 08:48·徐小丽LittleLily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 ...

  • 百病从虚而入,百病由气而生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有些人只占一虚,有些人占二虚,还有些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 ...

  • 百病由气而生,百病由虚而入!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所以这也是老人们常说的"病由心生".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生 ...

  • 拍通八虚,百病不侵!通一窝克一邪,常见病...

    拍通八虚,百病不侵! 通一窝克一邪,常见病邪的"克星",收藏起来: 1.心肺有疾-拍两肘窝-拍散心肺之邪 2.情郁之疾-拍两腋窝-解郁.宽心.心情好 3.妇科之疾-拍两髀--健脾胃 ...

  • 脾胃一虚,百病由生!一个中医食方,专门调理脾胃虚弱

    <黄帝内经>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如果将人体比喻为一个国家,脾胃则为主管粮食仓库的官吏,为其他脏腑及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是[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将脾胃称为[后 ...

  • 百病从虚,从气。

    ​一)百病从虚而入 (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 ...

  • 养生堂之千古名方治百病——肾虚腰痛——左右归丸

    肾虚腰痛--左右归丸 现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经常会聊到一个话题,腰疼.男女老少,好像都有些腰酸腰疼,而且还都能说出几个病名来--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受风了,受寒了,有人还会开玩笑说你肾虚了.今天 ...

  • 通过扶阳,看看现代社会的疾病!阳气一虚,百病生

    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空调,啤酒,饮料,矿泉水,冰棍雪糕,水果,等寒凉饮食和环境,严重违背了大自然生命规律,从而造成了很多阳虚人群. 阳气一虚,百病生! 很多人对于固护身体阳气,方可百病不生 ...

  • 【肾虚乃百病之根】肾虚纹,你有吗?出现以下几个征兆,就要抓紧养肾了!

     导言 :对于肾虚纹这个概念,相信很多朋友就不了解了,那什么是肾虚纹?肾虚纹对身体有影响吗? 医家讲堂 面向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知识与经验的分享平台!!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肾虚纹:指腰 ...

  • 【五脏生“虚”,百病则生,一方补一虚,建...

    [五脏生"虚",百病则生,一方补一虚,建议35岁后的男女收藏,用得上] 1.心虚--心悸+失眠多梦--最怕--补心丹 2.肺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最怕--百合固金汤 3.脾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