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雷峰塔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是杭州市西湖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雷峰塔之名,则是因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国民间以地名指称,都叫开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黄妃塔的。 有诗为证”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 。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

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

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

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

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新塔台基以下两层(包括地下的一层),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边,装饰有汉白玉雕制的石栏杆,台基以上,塔身耸立,外观五层,其中第一层内部实际分上下两层,只是外观上檐屋面较高,呈现为一层。雷峰新塔各层屋面都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翼有下悬挂铜制的风铎。

新塔塔身的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设栏杆,绕塔而成檐廊,可供游人登塔赏景。新塔通高71米,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新塔台基占地面积达3133平方米,塔身建筑面积29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89平方米。体量上,新塔台基对径为60米,边长为23.34米,周长为186.72米;副阶对径为35.25米,边长为13.43米,周长为107.41米;塔身对径为28米,边长为11米,周长为88米。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据悉,雷峰塔用铜建造是中国铜雕大师朱炳仁用了数万字的缜密论文说服各方专家才得以落实的。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可以走进新塔底层,这里,就是古塔遗址。而在台基二层,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以防氧化和人为破坏,遗址那一块块的塔砖被仔细地包裹着。

新塔暗层全无门窗,神话传说《白蛇传》将被分成六大块立体场景展陈其中,此外还设有“捐赠建塔纪念墙”。

新塔二、三、四层将分别展示铜版线刻壁画“吴越造塔图”、雷峰塔历代诗文佳作、瓯塑壁画当今“西湖十景”。

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穹顶设有天宫,藏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以求传诸后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体现很强现代工艺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仅这一项花费就需2000万元,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

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非常相像。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旧塔

雷峰塔初建时为十三层,(雷峰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竣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

建筑雄伟壮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底层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从此”雷峰夕照“徒有虚名,景观长期未能恢复。

地宫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宫的洞口就位于塔心部位,距塔首层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达数米的塔身残体。地宫口用一块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着一块据称重达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雷峰塔地宫体积不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1米。

鎏金铜佛像

出土最要文物

铜镜。该镜直径20厘米,正面磨光,背面有铭文和花纹。正中有一“官”字,铭文写有“都省铜坊”和“匠人倪成”字样。

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供奉物品,并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鎏金铜佛像。该佛像高68厘米,共有两个底座。底座上有一条龙,龙上有一莲花宝座,该佛像属国家一级文物。

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一座,作为国宝级文物,这座银塔已经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座纯银阿育王塔,塔身内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是当

阿育王塔

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皇妃塔(后称雷峰塔)的核心所在,也是他毕生崇佛的体现。纯银阿育王塔直接仿自延寿造夹纻育王塔(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塔),间接仿自鄮县阿育王塔。金棺银塔其意义等同于金棺银椁,是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

文物价值

“雷峰塔地宫发掘出来的文物非常丰富,是吴越王国鼎盛国貌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当时的工艺成就、佛教文化的影响,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与意义。”黎毓馨说,它不愧为当年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

(0)

相关推荐

  • 到杭州旅游不去遗憾,去了后悔的景点,杭州本地人也不推荐_腾讯新闻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 ...

  • “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十一)

    雷峰夕照 从净慈寺出来,跨过南山路,我来到了对面的雷峰塔景区."雷峰夕照"也是西湖十景之一,但要等到太阳落山时才能欣赏得到,到那时再往回走就有点晚了.没关系,看不到雷峰夕照,能登上 ...

  • 杨关庆 | 闲话辣椒

    我喜欢吃辣,但肠胃不配合,稍微多吃一点,肚子就闹毛病,许多时候,我只能望辣生叹.邱县县城有个巴庄火锅店,这是四川风味的,有鸳鸯锅,一边是菌汤或者清水的锅底,一边是麻辣的锅底.麻辣的锅底,是当着客人的面 ...

  • 夜语闲话炒股系列009-股票何时卖出

    从标题上看,大概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问题,股票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卖出? 在股票卖出这件事上,远比股票买入要难得多,卖出这件事情上,很容易患得患失,一卖就涨的现象比比皆是,好像主力就盯着手里这仨瓜俩枣的,只 ...

  • 闲话读书

    闲话读书

  • 闲话读书大法

    凡是上过学的人都有一定的读书经验,只是多寡之别,有为脱盲而读之者,有为入仕而读之者,也有为生存而读之者,有为求趣解闷而读之者,也有为术业而读之者--相比之下,为术业读书者经验应该多一些,这类人多为高级 ...

  • 闲话江湖:护院的生存之道,凭借的不是武艺,而是人情世故

    过去人家,举凡富户,大都雇佣练武之人保护私人财产与生命安全,谓之护院. 护院者受雇于人,必当尽心尽力,但若要护住宅院,依靠的不仅是武力,还需"瓢把子"的关照.换言之,江湖并非打打杀 ...

  • 初夏时,闲话

    立夏了. 天气,却依旧慢条斯理地保持着其固有的节奏--它单不会因为你说那夏天到了时,它便立刻去逢迎着你的心境,板起面孔学起夏热的模样. 这大自然是无有边际的,它本身,对于人类来说,便是至高无上:所以, ...

  • No.1495 今天生日,说点闲闲话

    早晨,睁开眼睛,这早晨与其他的早晨没什么不同. 每个早晨,复印的一样. 非得要找出心中的那点不一样,那便是今天早晨,我的六十四岁,从梦中睁开眼皮的第一个早晨. 对了,今天是我的生日. 真的六十四岁了? ...

  • 研究发现:人们喜欢八卦闲话的真正原因

    如果认为背后说人闲话是一种罪过,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有研究认为,背后说人闲话或八卦被认为对人的灵魂来说实际上是健康和有帮助的. 根据美国常春藤联盟研究型大学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 ...

  • 闲话热词 || 从离开王某强的某蓉说起​/轩诚文,读(第599期A)

    轩诚杂谈: 对于语言,我一向还是比较谨慎的,所以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语,我一贯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但是由于网络强大的冲击力,一些词汇还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地冲到了你的面前,那你就必须面对,这时我才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