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体行书”,为何容易进国展?

(0)

相关推荐

  • 马德田:简牍的可能 |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16796字 · 建议阅读30分钟 ] 文 / 马德田 本文是马德田老师在大米艺术直播课第十六期的讲课内容,分上下两部讲述<简牍的可能>,我们一并刊发,以便大家酣畅淋漓地一气读 ...

  • 书法加油站 | 书法的圆笔和方笔是怎么看的出来的? 如何用笔写出

    "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首先纠正一下,书法线条有圆和方的说法,没有扁的说法.因为书法线条是没有扁这个概念,只有字的体型有扁的概念.例如,扁是隶书多见的字体形态.楷书就没 ...

  •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 文/姜寿田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有一文<抱愧山西>.文章所述,是对他自己长期以来误把山西视作我国最贫困省份的惭愧."我在山西境内旅行 ...

  • 齐麟|以《吴镇诗》为例浅析赵之谦碑帖融合的书写精神

    吴徵画悲盦小像 摘要 赵之谦(1829-1884),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㧑叔,号悲盦.梅盦.无闷等.赵之谦天禀瑰异,两岁便能提笔作字,读书过目成诵十七岁求 ...

  • 大家都在写褚体,但这幅进国展了,评委说了理由:

    2017年3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入展作品取法多元,反映了当前全国楷书创作的较高水平.为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更为全面的了解此次展览 ...

  • 楷书进国展是有缘由的:12届国展作者自述!

    林超凡(福建) 余书立足锺.王,遍临诸家,博采众长,期于艺文兼修,于古拙处见灵动,寓时代精神于传统之中,似有所得.一日沐手焚香,澄神静虑,取<寒山帝谈>,研老墨铺册页,自然书就,甚为畅快. ...

  • “碑体行书”,近年来为何如此火?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于右任碑体行书与标准草书#书法爱好者# ...

    于右任碑体行书与标准草书 #书法爱好者# 晚清碑学兴盛,书家追求自然挥洒,崇尚勒金刻石的雄强之气.于右任正当壮年,其书法大开大合,张扬潇洒,锋芒毕露.这时民国初立,其书壮怀激烈,其气豪迈畅达,大有扫除 ...

  • 碑体行书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碑体行书近年来为何如此火?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鲁堂主说藏品第35期】于右任碑体行书五言联

    朋友们好,我是西安德风堂堂主鲁光宏.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少年时期研习"二王"及赵孟頫,青年时期被魏碑雄强的"尚武"精神所吸引.他政事之余广泛涉猎历代碑版石刻,醉心于 ...

  • 隶书进国展的5种思路,转发了!

    书法报社 昨天 当代隶书创作可以说进入深水区,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进则退,面对汉隶和清隶这两大高峰,各书家想跨过去,真的是难上加难.不过在当代还是有部分书家取得不错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采用以 ...

  • 这欧体为啥进国展,中书协副主席刘月卯老师说出了理由……

    高山流水 于秋旋 - 古筝 刘月卯导师 2017年3月"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入展作品取法多元,反映了当前全国楷书创作的较高水平.为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