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春:梦回青台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掉枪河畔思岳飞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对于青台,实在有太多说不完的话题。这不仅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更多的是这里埋藏着我永远也剪不断的乡愁。所以,每每想起它,心头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向往与心酸。

自从我记得事起就常常跟着父母在青台古镇的集市上玩耍,置身车水马龙的人流中,从没想过它诞生于何时,更没想过它能喧闹到多久,只觉得“青台”这个名字很好听,而且再加一个“镇”字显得非常威武。它就那样静静地横卧在八百里伏牛山的怀抱,一端连着奔往长江的河流,一端连着通往县城的马路。祖祖辈辈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平凡地生活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希望。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垄垄纵横交织的阡陌田园,是他们留给这块土地最朴实无华的诗行。

直到20岁那年我到外地求学时起,这座千年古镇从此便化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如果说青台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那么,这条充满传奇的老街,就是刻在老人脸庞上的深深皱纹。皱纹的每一道,都蕴藏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老街是古镇的脊梁,也是青台的灵魂,它并不坦直,而是高高低低地弯曲盘桓,在一些地方分岔,又在一些地方会合,一街两行的房屋大多是用古砖或条石砌成,破敝陈旧,斑驳陆离,风霜雨雪在墙壁上刻下纵横交错杂乱无序的痕迹。

一些地方很窄,仅容两三人并肩而行,漫步其中,常常看不到百米以外的景象,给人陡增无限好奇、几许期待,不知道前方某个角落等待你的会是,一座古老的石桥、一面荒巍的寨墙、一处陈旧的院落、一片幽深的竹林、一泓澄澈的泉水,或是一座神圣的寺庙。

老街依岗坡而建,自高向低,房屋院落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政府大院、供销社、邮电所、银行大院、食品站、卫生院、轧花厂、新华书店、学校等,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远远望去,高高的院墙将巷道遮掩得无影无踪,仿佛院墙挨着院墙,屋脊接着屋脊,连绵不绝。

街南头傲然挺立着一座千年石桥。桥长七米,宽四米左右,上面的石板早已磨得明光,车轮过往的印痕清晰可见。桥底有六孔立柱石桩,每个石桩都由两个粗实的石磙叠加而成,虽被水冲日晒而变得斑驳陆离,但依然个个挺拔屹立,不屈不挠,犹如站岗放哨的士兵。

这座石桥建在古镇南寨门外,架在掉枪河上,承载着这里的历史,记录着曾经的辉煌,既是镇上人南去北往的必经之路,又是昔日达官贵人、客商豪贾的运货通道。遥想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桥下流水潺潺,姑娘们在洗衣嬉水,桥上小伙扭头观看,晚归的牧童甩着响鞭骑在牛背上悠悠而过。多少次,我站在石桥上,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在古时,青台街附近的老百姓根据水土优势,种上各种蔬菜,长势特别好,以种菜为生的农民便蜂拥而至,加上此地四通八达,很多人就聚集在这里贩卖蔬菜,“青菜街”由此得名。

东汉初年,刘秀带领绿林好汉兴兵反王莽再振汉邦时,王莽星夜追赶刘秀,刘秀奔逃到青台街,住在街南头蛤蟆坑附近。当时街中有个大水坑,水满澄澄的,池塘里蛤蟆乱叫,池塘外鸡鸭成群,刘秀担心王莽追上,就自言自语说:“坑里蛤蟆都滚跑,永远别在这胡闹,街南头鸡叫得早,街北头街叫晚一个时辰最为好!”刘秀料到王莽已追到街北头,便情急之下说出这样的话。

果不其然,王莽就在街北头,当时没钟表计时,都是以鸡叫几更为出发点,因街南头鸡鸣先叫,刘秀就再次逃脱王莽近在咫尺的追赶,王莽等听到鸡叫时出发追赶,刘秀早已跑出很远。这美丽的传说让我常常哑然失笑。

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在中原一带有很多,却以青台老街上的传说更美妙。刘秀坐朝后特给青台街打了七十二眼井,让当地村民便于浇地种菜。不仅如此,他还在老街西边打了一个大井里边套三个小井的一步三眼井,又给青台街修了七十二座庙,感恩苍天诸神庇佑,以示皇恩浩荡。比较著名的有泰山庙、祖世庙、玉皇庙、关帝庙、土地庙和龙王庙等大庙道观寺院。每每钟声响起,寺院道观颂经传道不绝于耳,方圆数里都能听到。

到了宋朝,北方金兀术雄兵南下,铁蹄踏进中原,金兀术的妹妹金花公主文武双全,金戈铁马,耀武扬威来到青台附近,当时老街四周寨墙高筑,炮楼林立,寨墙外又是四面环水,河水深不见底。金花公主年轻貌美,心高气盛,飞马挺枪过河,不料河水翻滚,淤泥水草众多,金花公主远道而来,不熟地形,所骑战马一声大叫,四蹄腾空而起,虽然带金花公主渡过河去,可她手中的金枪铁戈却不慎掉入河中。

金花公主又急又气又恼,命众将士下水打捞,可经数日打捞,她的金枪仍不见踪影。她思物心切,决定脱下盔甲战袍,住在青台古街河水岸上,天天到河上察看,又命手下官兵解甲归田,和当地老百姓结友交情,帮忙种菜耕田,加固寨墙,发展商业,深得人们的谅解和同情。于是,青台老街在她的号召带领下逐渐繁荣昌盛起来,青台街从此成为金花城。

老街的街道是沙石铺成的,脚踩在上面沙沙作响,那声音仿佛从脚底弹奏出的音乐,更像是从历史深处拨动的回响。清脆而单调的音响,犹如天籁之声,带你一步步走进这座变幻莫测的历史迷宫。

听老人们讲,老街过去是一条青石板路,路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酒馆、茶楼、饭店、客栈、药铺、钱庄、铁匠房,还有吹糖人的、卖棺材的,那些破旧门面里的掌柜,大多是糟老头子,灰白的头发,上面扣着一顶黑色瓜皮帽,眼上戴一大坨老花镜,站在柜台里哗啦哗啦拨弄着算盘,见有人进来,就拉着老公鸭似的嗓子叫伙计:“贵客一位,赶快里面请!”

在我的记忆中,古镇夜景很美,走在老街上,左右两旁高挂的灯笼趁着夜色绽放。尤其在冬季夜晚,一人独自行走,红光搅着雾气升腾,如行走在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里,耳边没了鸟鸣蝉噪,眼前没了桃红柳绿,空气中没了花香浮动,一切归于肃穆与旷远。

脚踩在积雪上,发出吱吱响动,是这个世界唯一清亮的声音。此时,感觉自己就是一位江湖侠客,或世外高人。一场大雪之后,老街便与原野融为一体了。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不见了青砖绿瓦、台阶篱笆,甚至连风中的大红灯笼也成幻影。苍茫氤氲伴着凛冽寒风,街头巷尾人迹罕至,再也见不到往日的喧闹与沸腾,只有北寨门外拐角处那家炝锅面冒着股股热气,裹着缥缈的肉香,在夜空中弥漫开来。露天搭的蓝布篷子下架着一口大锅,里面滚着香气氤氲的肉汤,旁边案板上,堆着切好的肉片、葱花、蒜苗、芫荽和油盐酱醋等调料,周围挤着一群闻香而来的男女老少。

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炝锅面,也是古镇上最有名的小吃,虽然一两块钱就能大饱口福吃得满嘴流油,但对于当时的农家人来说已是非常奢侈的享受。我时常在村口听到人们谈论,说谁谁今天街上赶集吃了炝锅面,那可是大家伙听了直流口水的事儿。

最热闹也最有趣的是每年的春节年集和开春庙会。每到这个时候,除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争奇斗艳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旱船、高跷、戏曲、杂耍等文艺演出,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那些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景象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悄悄改变,古镇也在旧时光中走向没落,走向惨淡,走向遥远的陌生,但那一处处四面透风的老房子、剥落油漆的木门、细草密布的灰瓦、苔藓苍苍的墙角,仍在诉说着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就是我梦中的青台吗?

站在破败的寨墙上,我满含泪水,问风,问雨,问我自己。

(此文原载2021年第五期《躬耕》杂志)

作者简介

郑长春,笔名老枪,1975年2月生于社旗县。现居西安,供职于政法宣传单位。15岁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纪实文学《急红眼的中国人》、散文集《激情碰撞》《古镇遗梦》《赊店物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青台镇》是其首部长篇小说。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

  • 解读真实的刘秀39:王莽的国师是预言里的“刘秀”?

    "专家"的话自然立即引起满座宾客热议.不过同名同姓的人向来不少,自然不会有人想到会是正陪坐末席的后生小子刘秀.最后有人想到了一个大人物,就是同样喜欢研究图谶的国师刘歆,因他刚好改名 ...

  • 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还有云台二十八将,为何存在感却这么低?

    东汉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啊,开国皇帝刘秀又是位面之子,能跟他斗上几个回合的敌人,根本没有!这就非常可怕,你看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立国之前,不是群雄逐鹿,血雨腥风,唯独东汉,平平淡淡就中兴了. 咱们先梳理一 ...

  • 郑长春:《青台镇》中的殡葬礼仪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郑长春:<青台镇>中的殡葬礼仪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 知名作家郑长春长篇小说《青台镇》出版

    日前,知名作家郑长春历经1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青台镇>,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与"微信读书"等网络平台联袂全新上架,受到读者热捧.该书共45万字,54个章节, ...

  • ​郑长春:掉枪河畔望青台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掉枪河畔望青台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中 ...

  • ​郑长春:走不出的乡愁 说不尽的尘世 ——读郑长春长篇小说《青台镇》有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走不出的乡愁   说不尽的尘世 --读郑长春长篇小 ...

  • 郑长春:掉枪河畔思岳飞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掉枪河畔思岳飞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散文】郑长春/赊店一片瓷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郑长春 一年四季,这块土地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庄 ...

  • 青台遗址“北斗九星”遗迹与天文中的“辅弼二星”的位置

    青台遗址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已发现有三重环壕,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了由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斗柄向北,九星罐东部有黄土圜丘,周边分布 ...

  • 郑长春/千年一觉扬州梦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千年一觉扬州梦 郑长春 我曾一直以为,扬州是一座唐诗宋词泡出的城市.直到真正走近扬州,才知道,原来它竟是隋唐王朝留在这个世界的一道泪痕! 这泪水,是那样的晶莹剔透,仿佛张若 ...

  • 诗词 |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落花落 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