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为江湖,三人亦江湖 2024-05-04 08:15:28 阅读第1147天这本书暂告一段落。不是因为把它读懂了,而是粗略地翻阅了一遍。我相信,看过的书,有些在后面还会再见。群体效应,当我捧起《乌合之众》的时候,便想到了许多。最开始的印象,也是最强烈的印象,就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替代有意识行为。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我觉得应该是没有的。但是表面的意义看起来也许会有点不同。而且在心态方面首先需要调整下,毕竟,一旦去俯视所谓的群体,已经不再是那么清晰。01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商量一件事情,那么这时候得出结果依靠的是什么?是学识还是经验?或者无与伦比的推理能力?也许是的。不过,其中情感的影响总是会那么大。这类情感的影响我看到了三个方面:首要一点,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同意而同意。看《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曾经谈到,朝堂之上不论对错,只论党争。你是我这边的人,那么你提出的哪怕再无厘头,我也会支持;如果是政敌的,那么很合理,我也要下点眼药。毕竟,损人不利己这种事干一下,也无伤大雅。这时候,群体去分析的时候,是完全抛弃理性的。难道那些人那么不懂事吗?没错,就是这么不懂事。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不懂事的时候,只是他们是在国家大事上。 其次,就是类似于律师和陪审团的角色。如果真的有陪审团这类角色,那么怎样的律师最容易获胜?我觉得应该是张伟这类,而不一定是诸葛大力。为何?有两个原因,他的经常出糗,会让大家开心,所以也许会忘记被告的罪过;其次,他还能进行煽情,而且确实有时候会带动一些情绪。所以,说到人的无意识行为,有时候不是不想,而是被引导另一边了。如果看着被告人是一个柔弱女子,我想陪审团的男士们也许还是于心不忍吧。所以,高超的律师不在于逻辑多么缜密,而是在于带动情绪。只是有一个前提,有陪审团的衬托,因为独断的情况下,这里影响也许比较少。其实高境界的销售,应该不是所谓的嘴皮子多么顺溜,那只能够到达一个瓶颈。销售,其实和前面律师一样,知道让对方交易的前提,就是看他要什么。最后一类,和前面的相似,并且是发生在现代,那就是选民和候选人。对于选举,民主社会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一种制度,我一直觉得是很神奇。可是,我又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那些被捧上去的总统,过不了多久,他们的支持率就会直线下降,甚至跌破“发行价”的感觉。为何会这样?以我没有政治的头脑,有两个分析:1. 人都是有期望值的,但是真正达到期望是很难的。很不幸,尤其在总统这份工作,表现得更为突出; 2. 总统选举,其实就是一场时间较长的真人秀巡演。候选人化好妆,准备好台词,说着一番他和幕后团队都不信的话。选民们听着高兴,投下选票,至于以后做不做,无足轻重。之前的不说,2008年奥巴马的选举,许下的诸多诺言,任期还没结束,就已经把脸打得啪啪响。这种情况还能连任,除了能力,表演天赋和人心的把握,才是最天才!02不知道从何时起,兴起了一种认识:多数人的决策优于少数人的决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比较扯淡的,虽然有时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我最初的认识里面,这是群体的认知误区。大家也许觉得,每个人都能有新的idea,给这个方案提供更棒的解决办法。很不幸,有个词,叫做“沉默的大多数”。这就好比人多力量大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都是非常扯淡。扯淡的原因不在于这句话多么错,而是你没法去解释清楚。我相信,是有那样的群体,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同时知道这也很难。学识的高低和这个不成正比,就像书中的一句话:对于无知,我们其实都是平等的。 一个大学教授的见识真的会比菜市场卖鱼的高吗?要看在哪些方面。如果是教授擅长的知识领域,应该没有悬念;但是在一些生活性事件,也许就不一定。后来,随着自己的了解深入,我不无恶意地想到一点,难道真的没有人看到所谓大多数的决策存在的弊端吗?我想应该有,但还是会继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参与决策,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毕竟,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总会让人感觉有点不是滋味。而对于那真正的决策者而言,能够拿出一个较为虚无的决策研讨权出来,既可以表示利益的均分,同时也是彰显民主特色,非独裁的管理。只是,这种决策,需要较强的把控。也许,小范围的决策已经产生,但是在大范围的决策中,进行节奏的引导,让群体进行结果的确定,更有利于结果的推行。毕竟,自我承诺一般还是会有用的。议会,欧洲相对领先其他地域的一种先进制度。当然,现在也有各类的“议会”,只是规模会有所不同,产生的优劣却是基本不变的。这类制度和瑞·达利欧的创意择优稍有相同,但是参与人和原理还是出现偏差。除非完全确定的利益,那么做出决策的时间就是一个未知数。其实无论所谓先进与否,一个组织如果做出反应的时间总是那么滞后,除非有着超强的实力,否则一步慢,步步慢的意义就会在身上彰显吧。03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蠢人呢?也许有吧。较早时候的理解,就是属于智商方面的。等到长大一点,才发现和智商关系不大。前面说到,群体虽然有着共同的一个声音或者一个动作,但是每个人的心思其实不是表面的那么平静。其中,就会有许多的“明白人”。一类明白人,他会在群体商讨决策的时候提出意见。这个决策存在的问题多么严重,不改正的话会多么不好,也许会如何如何。这类能否接纳呢?不好说,大部分情况下也许是搁置吧。并非建议好不好,而是任性的倔强,也许和群体总会格格不入,比如屈原。 二类明白人,就是知道群体错了,但是不说,默默去做。等到做错了,一副高手寂寞的模样:我早就说了,不得行,哎,可惜没人听。这类人已经能够算聪明人了,虽然在真正的上位者看来,就是可爱的小聪明,和年龄无关。至少在决策真正提出的时候,应该没有坚持到底的勇气。没有勇气的原因很简单,韬光养晦。毕竟群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并没有那么紧密。或言之,群体利益是否受损,其实并不关心,反正无法损伤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应该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等到出错,继而化身预言家,刷一波声望。对于智商和见识更低的人,会有极大作用;对于更高的人,慢慢就会产生厌恶。三类聪明人,就是看到了错误,静心去做,尽量做好。后面如果错了,慢慢看着,等待新的结果。虽然看起来没有任何存在感,其实也算聪明人。至少,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能够看到问题,但是无言。无言的原因和前两者都不一样,可能是两者进化而来,也许是由于心性超脱,达到真正的淡看烟云。其它类型的,应该还是存在,只是语言无法表述太清晰。反正我知道一点,聪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褒义词,也许吧。04从最开始的群体效应了解,到整本书的粗略翻读,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慎独二字。做事遵循,人际交往和看人,更是如此。现在写文,在“大多数”,“大部分”这类词的时候,会相对斟酌一二。因为我在想一句话,是否真的可以代表大多数?某些社群里面,看着大家讨论的时候,提到了对某类人的评价,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就是这样做对不对?是否有资格评价呢?也许有,只要不是恶意的评价。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目前所见,还真是如此)不会是多好听的话。 评价对不对呢?那也许很有趣了。可以放言,不过是自己的随口言语,不要太纠结;如果真的要怼起来,也许就是一场混战。我在看待群体效应,或者对不同的群体做出分析的时候,慢慢的有些不一样的体会:群体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不同的个体组成。群体具备某类特性,这个不必言说。也许群体中95%以上的人没有这类特性,但是这个群体会有。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是看群体还是个体呢?不好说。之前更多的是二维的角度去看,很片面,但是简单。完全可以单薄的资料进行评价,不过慢慢的发现有点困难。可以对群体的共同性事件专门分析,但是无法全部一网打尽。当然,套用某位大咖的一句话:我只是说自己的观点,不同意也没有关系,不要硬杠。我想了想,能够有这样的言论自由,也是幸事。【结语】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这句词,现在极度喜欢,喜欢的原因,就是形容自己看待群体效应最佳的反馈。若我心怀佛光,那么众生皆佛;心向地狱,世间皆是修罗。突然想到一点,如果群体都说你错的时候。你到底是对还是错?我想,一旦真的有这样的疑惑,应该就有答案了。 赞 (0) 相关推荐 明白人 <教父>中 父亲在给刚刚学成归来的儿子 关于"生存法则"的建议里 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在江湖,这几种缘,断了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在江湖,这几种缘,断了吧 金庸10句经典语录,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金庸10句经典语录,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转】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自己也无法超越,三人都成江湖传说 中国人的名字讲究很多,为了取个好名必须要查阅经典.思考五行.研究字义,还要避免太过大众化.容易撞名.古人为此发明了不少取名法,其中有一种非常有意思,那就是"连姓为义"取名法.如果不 ... 神雕后期江湖八大高手,小龙女力压裘铁掌,老顽童不及三人排第四 相比第一次华山论剑,到了神雕后期的第三次华山论剑整体实力更强,而此时的高手更具有影响力. 然而,神雕后期高手具有的能力到底孰高孰低却始终都有争论,实际上后期具有八大高手,老三就对这八位进行一个盘点! ... 古龙取了3个好名字,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三人都成了江湖传奇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武侠的半壁江山是由金庸撑起来的.而另外那半壁,则是古龙.并且,所有写武侠小说的大家,只有古龙真正活出了武侠小说里的模样.美人与酒,是他笔下的江湖,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而古龙之所以 ... 旧时江湖派命师内部传习,不传明眼之人的“江湖金口诀”,快珍藏 尊重科学自然是对的:不过要辩证地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文化资源!图片来自网络 此口诀又名<盲人流口秘诀>,一直在盲人派,江湖派中流传,由来以久.特别是盲人多以口口相传,不传明眼之人.视为秘法. ... 《世界文学家》|| 一云吉亚:人在江湖(外一首) 人在江湖(外一首) 文/一云吉亚 人在江湖 往往身不由己 由己的时候 我就抽空去想想你 不想也罢 一想又身不由己 你像江湖 我若水上漂浮的柳叶 荡啊荡浪起圈圈涟漪 涟漪无限扩散 淹没了我的思念 淹没了 ... 人在江湖,谁微信里还没几个群接龙了 今天要说的,是坡里的暗势力崛起. 不是前几天网上疯传牛车水的黑帮火拼,也不是前些天深夜路跑男被捅刀子命丧公交车站的随机事件. 而是在坡里本来不太发达的微信群接龙. 本来嘛,谁手机里还没有几个置顶的微信 ... 人在江湖,陈小春的家惊现隐藏空间!不仔细看你看得出这是扇门吗? 说起隐形门,最初大家在电视剧里比较常见,但最近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中都用到隐形门.就连曾经的古惑仔山鸡--陈小春,也要在家里放上一扇隐形门. (山鸡哥家里的隐形门工艺精湛,非常隐形,在不开启的状态下和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