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夫子授徒谈起

孔夫子授徒分为洒扫、应对、进退三个阶段,新徒弟没有资格登堂入室听课,要先干一段时间打扫庭院的粗活,好像是使用免费劳动力,其实是磨练孩子的性格,并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其品格,为日后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应对是传授基础知识,让学生懂得基本礼仪,知道如何回答长者提出的问题,不能答非所问,更不能一问三不知,应对的前提就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进退是最高阶段,在与尊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何时该上前一步,何时该后退一步,何时该原地不动,其分寸是很难把握的,她属于依托知识但又在知识之上的文化层面内容。

今天的大人孩子都被社会裹挟进世俗的洪流,教育的实施过程与教育的本意渐行渐远,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统治了师生及家长的大脑,恨不得把自以为有用的东西直接植入大脑,他们只在意知识的实用片段和操作技能,而不关心隐藏在知识后面的文化。洒扫这个过程已被现代教育抛弃,知进退的涵养是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本身就欠缺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太可能,剩下只有应对的一部分,即知识灌输,美之名曰成才教育,应对中的礼仪传授则被忽略,这个礼仪是学生成长为“人”的教育,看看我们混乱的市场,衣食住行各方面还有一处让人放心的吗?这都是近几十年培养出来大量缺少“人性”的毕业生搅乱的。

千万不要跟我说树大自然直,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会善良优秀,也不要问我哪一个人缺少人性。所有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人、所有情不自禁总想干点损人利己事的人,所有行贿受贿贪污渎职公权私用的人,所有以执行公务的名义践踏人权和污染环境的人,包括考试作弊而不以为耻的人,等等,还可以列举很多,我甚至有点担心,那种胸怀坦白、光明磊落、通情达理、助人为乐的善良之人还有多少,他们还是社会的多数吗?

好吃懒做和自私自利都是作为动物的人的本性,没有知识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没有进入文明层次的人就只能停留在动物层面,如果社会制度完善有效,动物层面的人也可以仿效文明人的言行举止,就会出现和谐社会景象,如果政府缺乏公信力导致管理低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的动物本性就会暴露无遗且不以为耻。

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似乎说的是育人之难,其实还有一层含义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一代人在若干年里所接受的教育,他们将以不同的方式反馈给社会,其影响将持续一百年。想想我们这些年的教育失误,而且至今迷途不知返,将对我们及子孙后代生存的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看看民国时期的课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觉得很惭愧,希望朋友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人性的培养。

本来想表扬爱校如家的中工师生,这几天的表现太让我惊喜了,谁知信马由缰写跑题了,于是干脆改了题目。

(0)

相关推荐

  • 从哲学与心理学的实践差异探讨哲学常识化

    因为心理学从属于哲学,是哲学的分支,所以,心理学能解决的问题,哲学一定能够解决,方式方法可以有不同,但一定是殊途同归的,我甚至认为,哲学因为更宏观,所以,往往可以比专业的心理学有更多的办法可选.可用, ...

  • 艺术到底有啥用?

    艺术到底有啥用?

  • 为什么“道、儒、法”三家混战,却最终搞成“儒表法里”?

    这个其实就和小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道理. 道家崇尚无为,自然,其实就是指小孩子的懵懂状态,一切随心所欲,就是最好的状态,是人能接近"道"的最形象的外化. 这就像我们对婴儿是没有要求 ...

  • 话礼仪/作为“礼仪之邦”的国人,理当学点礼仪知识

    文/肖旭 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礼仪现已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 ...

  • 三本书

    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更比一本难! 第一本书是书本的书.书是知识的海洋.经验的积累.思维的火花.情感的结晶.梦想的升华.读书重点在学校,关键在自己,可以陪伴终生. 这个书有三种:一是通识和常识:二是专业 ...

  • 师道尊严之式微

    作者|高树军 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开民众教育之先河,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期望开启民智,以文化民,推动社会变革,被奉为"至圣先师",是当代"教师"之祖.此后文 ...

  • 九幅图勾勒出孔夫子一生的行迹

    <孔子圣迹图>之"作猗兰操",北平民社1934年印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吴玉生硬笔行楷字帖《孔夫子的箴言》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相关链接: 吴玉生老师硬笔行楷手写字帖优美诗歌(一) 吴玉生老师硬笔行楷手写字帖优美诗歌(二)

  • 孔夫子西行都不至秦。没有这条河,中国疆域将减少一半,至今仍在用,不是长江黄河

    秦朝虽只经历二世十五载就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举足轻重.长期以来,人们说到秦朝,言必称暴秦,进而联想到秦王暴政.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等反面历史事迹.秦国初为周王朝的诸侯国,由于属地远离中原, ...

  • 孔夫子的身高问题 终于破案了?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孔子到底身高多少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不过大致都认为孔子个子是很高的,高的异于常人. 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寸.汉朝一尺约合现在的23cm.这一 ...

  • 孔夫子歇后语80句

    孔夫子歇后语80句

  • 孔夫子歇后语大全71句

    孔夫子歇后语大全71句

  • 孔令义谈书法大家李铎书法特点

    每日艺讯2017-10-30 16:45:06 孔令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时与著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合影 李铎先生被两位中央分管思想文化的领导称赞为"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李铎先生 ...

  • 孔夫子腰间挂的隐藏型防身兵器:二人夺

    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为杖,二人分夺时,则刀离鞘可作防身之用.此型武器发源于中国,后流传至欧洲,被欧洲贵族所欣赏,名如其意为:"二人夺". 既然行走江湖,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贫 ...

  • 漫画:每上楼,必想起孔夫子...

    每次上楼,楼道昏暗,墙上地上都是小广告,尤其路过四楼,垃圾堆积,脏水横流.于是屏息踮脚接着往上爬... 此情此景,就想起孔夫子说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于是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