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怜悯,关于慈善

老子在道德经里第二章有写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道出了事物的两面, 二元对立,又相互映衬。心不动,则不起波澜,心若动,则波澜泛起。

怜悯说明心善,慈善也说明心善,都是好事,都是人的良知。而我其实挺讨厌所谓的慈善行为,去行慈善,然后与受慈善人一起拍照,一起笑,留下一份美好的慈善记录,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在何处,去资助某某受助人,多么美好的回忆呀!可是,这样的照片,对于但凡有点自尊的人而言,可能是另外一番滋味,一种受人恩惠而又留下印记的记录。

当然,我也理解拍照以及其他等留下记录的原由,毕竟有那样一群人,依靠慈善牟利,如果不留下记录,不留下依据,很容易被钻空子。即使理解,依然讨厌这样的行为。

记得有一年,去往某领事馆游行的时候,我看到相当一群人是在借这个名义,各种摆拍,拍摄行为艺术照片,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无言以对。所谓的慈善亦如是,难逃一些人这样的心理心态,以彰显自己的仁爱之心,甚至于生怕他人不知道,还要指名道姓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对何人进行了慈善,以彰显自己真的有慈善之举。可是,他考虑过被慈善人的感受吗?

我也挺讨厌一些人的怜悯行为,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 一处生活,甚至还很自在,这时你跑过去,怜悯着看着他,告诉他他的生活如此的糟糕,来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吧,你猜他是否会开始难受,会开始拘谨,会开始不知所措?

当然,我理解这些人的怜悯,毕竟自己生活的比他好一些,看到他人生活如此,感觉对方也挺难挨的,一股同情之心,怜悯之心泛起,甚至看对方的眼神,也泛起了怜悯与疼惜之态。但事实上,对方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欢乐,很自在。而你的怜悯,却让对方有些许恍惚。

怜悯说明心善,慈善也是心善,而心善所做却未必是善行。可是,什么又是善行呢?换位思考,同理心待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