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篇 玉韘的演变2
(续) X
反倒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属于东周战国时期的传世品「玉凤鸟纹韘」,(图一三)才是一件不能套指,也不具实用功能,仅供佩戴装饰用途的「韘形佩」(另称「韘佩」)。
图一三
本器扁薄,厚仅0.5,上下长7.0,左右宽2.4公分。从结构看,上侧端的柄状凸翼,被镂雕成一凤鸟,已失去了钩弦的实用性,下侧则美化为分叉的鸟尾;器体的正反两面,分别以阴线刻绘螭纹与鸟纹,器中孔径约1.6 公分,理当无法套指,器顶钻一细孔俾以穿绳佩戴。全器造型在韘器的主体形态
下,布局对称,碾琢讲究,是一件华美的装饰用玉,笔者另称「韘形佩」,以别于实用功能的「韘形器」。
以上所陈可知,韘形佩的形态固然来自于韘形器,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件功能各异的玉器,系同时间并存的,并非因韘形佩的出现,从而取代了韘形器,至少在东周战国时期,韘器与韘佩是互见共存。
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所提供一件战国晚期的韘形器,(图一四)及另一同属战国晚期的韘形佩,(图一五)洽可作为上述立论的佐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