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笔记(十一)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病比西医快

    一种很流行的普遍说法,是中医慢,西医快.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以发烧为例,来看看: 例一:管男,2岁,2006年7月10日早上初诊.发烧两天,最高39.6℃,服臣功再新.银柴颗粒等未效,无涕不咳,神佳,纳 ...

  • 中医的“血虚”≠西医的“贫血”

    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也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其实,血虚与贫血是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 ...

  • 简论中医舌诊的科学性: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1-01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高明的中医,甚至能从一个人的面色,断人生死.这种例子,历代记载颇多.清代大名医陈修园,在他的<长沙方歌括>附录<征引 ...

  • 舌诊笔记(三六)看舌质舌苔用中药

    苔腻,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胃中嘈杂烧灼,若口干而舌红苔黄而干,常用石膏.知母等甘寒清热生津: 若口不但干而苦,舌红苔黄而腻,则须用山栀.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 若舌红花剥苔或无苔(镜面舌),是阴 ...

  • 舌诊笔记(三五)

    黄苔是外邪入里化热,主里证,热证,黄苔多与红绛舌同现. 黄苔虽主里证,热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表证,虚寒证,风热,暑邪在表,也能出现薄黄苔,由阳虚寒湿,痰饮等停滞,郁久化热也可见到黄滑苔.另外,脾胃 ...

  • 舌诊笔记(三四)

    白厚苔的舌象一般常见于苔白,不见舌体之底色.常提示风寒邪盛,寒邪有化火入里的趋势,例如内伤杂证,说明寒湿,痰食邪气正盛.如舌质色红或较红,表示正气尚盛,正邪相争正需要医生的帮助. 白厚苔 白腻苔的舌象 ...

  • 舌诊笔记(三三)

    剥落舌苔一般是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或"花剥苔".久病,重病导致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续生新苔,舌苔就 出现剥落,其中犹以阴虚舌红 ...

  • 舌诊笔记(三二)

    苔质主要指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色,剥落,滑长,有根和无根等. 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舌苔不能遮底的称"薄苔",而舌苔遮掩不能见底的为"厚苔". ...

  • 舌诊笔记(三一)

    瘦薄舌的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主病气血两虚,阴自不足,淡白瘦薄舌的舌象是舌开瘦薄,舌色淡白,常见症状为舌体无气血濡养,属气血亏耗,主要见于严重的贫血,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以 ...

  • 舌诊笔记(三零)

    舌形常见有花老舌,娇嫩舌,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等.它们也是内在脏腑气血发生寒热,虚实病理变化的反应,与望舌神,舌色一样,它们都是各自角度,了解全身整体症状的方法.但更应注重舌色,舌苔 ...

  • 舌诊笔记(二九)

    绛舌的舌象为舌质深红,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个大吃一惊病为热邪入营分,内伤病为阴虚火旺.红绛光莹舌的舌象为舌质红绛,舌而无苔光亮如镜面.提示胃阴亡失,如外感热灼耗伤或慢性内伤病,此舌象为危重病象.以滋补 ...

  • 舌诊笔记(二八)

    红舌舌色比正常舌红,舌体愈红,热邪越重. 舌缘尖红的舌象,舌色基本色为淡红,舌边缘尖部赤红,台白,左边较厚.这提示温病袭表,邪气在表,伴有恶风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脉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