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为何马思纯不适合成为民国女主? | 剧说服饰史

审美变迁的故事。(看话题时间识别有拖延了多久)

马思纯饰演张爱玲笔下《第一炉香》的葛薇龙,除了闹过的文青人设崩塌的事件,其余部分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也是连连摇头。

更大的原因就是,马思纯的形象和葛薇龙似乎在两个世界里。等开机照片一出来,她身穿戏服的样子和边上张钧甯等人的对比更为强烈。

△ 《第一炉香》开机照 / 官微

很多人觉得是因为马思纯太胖了,和前面的戏在体重管理上并没有衔接好,不过我觉得即便她瘦了,恐怕还是不太适合。因为她太端正健康了,不少网友觉得她更像参加地下D的女学生,原因就在这里。她和葛薇龙的那两个世界,一个叫做民国,一个叫做新中国。

马思纯从个人形象上来说,根正苗红地像个地方妇联干部,远远超过像一个腐化了的民国女学生。

△ 《女委员》1971 年,汤小铭

她之前还在综艺《声临其境》里穿过旗袍,身形也偏壮硕,不符合大家对旗袍美人的期待(不过我觉得那件旗袍挑的也不对)。

△ 综艺《声临其境》 / 网络

受旗袍东方曲线美宣传的印象,大家总以为穿旗袍要前凸后翘。实际上旗袍偏爱的是骨架纤细的人,越接近初发育小女孩身材的越是讨巧。马思纯这种肩背胸都健康发育的,反而落了下风。

如今呼声很高的葛薇龙人选,比如宋轶,便是有几分这种味道在。

△ 宋轶

另一位遭受到类似质疑的,便是蒋欣的《半生缘》(又是张爱玲原著),理由依然是和原著人物的感觉不符,身材半圆,不适合民国剧。

△ 《半生缘》预告截屏

作为对比的,另外一个网友觉得适合葛薇龙的刘亦菲,就亮相过《南烟斋笔录》里的造型,估计便是大家心目里的样子(虽然看了其他剧照感觉有点雷的预警)。

△ 刘亦菲

有人总结过国人对女性美的追捧,便是“白幼瘦”,正好可以解释这个差异。直到上个世界50、60年代的《最后的繁荣:绝世审美的尖胸旗袍》出现之前,古代到近代的中国女性和健美甚至于健康都画不上等号,瘦弱且发育不良是比较常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旗袍显然不会对健壮身材的人很友好了。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提供给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方式,根据浏览和点击会产生分成补贴给作者。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每个人都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扰,请多包容。

举个例子吧,比如金星,虽然她身材管理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她骨架的原因,穿旗袍便是显得比较壮的那种。

△ 金星

其实不严谨地归纳一下,从晚清有影像记录开始,中国女性的形象从面容上看是越来越五官分明,而身材也是越来越健康有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口号是1952年提出的,可想而知在当时运动强身还是全民层面需要努力的部分。

之前在《为缠足洗白?这波倒车连大清都背不动了!》里说过,中国传统女性的活动范围受限,生育时的风险变得很大,对于健康美的追求也有一个从觉醒到追求的过程。

△ 1860年代

△ 1919年,郑曼陀

△ 1951,李宗津

再更早之前,我们去看仕女图里那些女性的模样,充满了理想化的不现实感。她们细弱寡淡,看起来甚至有点病恹恹的。

虽然难免画家的艺术加工,但是也表现出审美取向来。宋时的画中女子,已经是十分纤细了,但是越是到了明清时期,那种弱柳扶风的感觉就越明显。大约所有审美的尽头都是病态吧!

△ 南宋 歌乐图

△  明,唐寅,孟蜀宫妓图

△ 清,尤诏、汪恭,随园湖楼请业图

这种困境有一点《重量不到50g,素纱襌衣的技艺是否真的冠绝古今?》里提到过的问题,蚕宝宝已经四眠,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无所谓对错,甚至以现在的价值观去看还是进步的,但是很难去完成曾经三眠蚕可以做到的事儿。就像如今的女性已经是健康成长的,我们看到女明星真实的体态都会觉得瘦得吓人,但是她们依然很难达到这些状态。

某些演员可能老天“眷顾”,所以体型适合(但是也意味着不适合另外一些造型);某些演员可能是后天努力,对自己的身材有可控性,加上演技上的加分,就能做到角色上的普适性。

△  阿米尔·汗

这也并不表示像马思纯、蒋欣这样的身材的女性就没法穿旗袍了,旗袍的款式还是有很多的。

其实二战后,由于性别格局的变化,女性越来越多担负起社会角色以后,用于塑造男性轮廓的垫肩在女装上开始使用并流行。我们如今对垫肩的印象则来自于,80年代上一辈人也流行过一次。

旗袍上增加垫肩的元素,或者穿着有垫肩的外套,使原本瘦弱的女性看起来方正而有力量。这是时代中社会意识转变在服饰流行上的体现,如今大家看起来会觉得有点怪异,但是在4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大流行中都被赋予了强烈的身份属性。

△ 1946年

△ 1948年

△ 1946年

所以,尖胸旗袍出现的时候,表现上看是旗袍立体剪裁了,内衣也革命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的身体也不再瘦弱了,也愿意正视自己身体地昂首挺胸了。

你会发现,时代审美变化了,旗袍样式变了,而穿着旗袍的女性其实也在变化。

△ 1960年代

而在《56个民族合影里,汉族是如何失去自己的民族服饰?》介绍那样,内陆更崇尚劳动的美。

原来画民国名媛的笔,改成了画工农兵,女性的面庞也开始改变,面容圆润,苹果肌饱满,身材健美。而人物的背景也改换成乡野田间,或工厂车间。

△ 李慕白金雪尘年画

这个时候,往里面摆一个“白幼瘦”的美人儿,反而不见得多招人待见。

看马思纯小时候就长得是一个年画娃娃的样子,长大成了社会主义好青年的模样真的也不意外。

△ 《大宅门》 / 网络

不适合的选角很可能会有“真香”的结果,毕竟目前没有看到成片。我个人觉得问题可能还在于,她扮相上预先扣的分,观众还没找到加回来的信心。而且之前的事情,令观众对于她对于角色把握的信心也失掉了。定妆照的问题,可能是她的身材管理(毕竟拍的时候还能继续减肥),也可能是造型师的问题(也是真的太显胖了),但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是压垮骆驼的某一根稻草而已。

虽然写过很多关系影视服饰相关的文章,我还是依然觉得造型只能是锦上添花。影视剧拍得尚可的时候,《琅琊榜》都能吹成考据(见《被剧粉捧杀的《琅琊榜》古装设计,拜托可长点心吧!》),还一堆人相信,拍得不好时候,啥都白搭。只不过,它是视觉上的东西,最容易被挑刺也最容易被吹嘘。

大家对女演员的外形总是很挑剔,即便符合了也只是第一步,我不由得想起被周冬雨的《麻雀》控制了遥控器的我家的客厅……(永远不懂母亲大人看片的口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