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华】建造自己的学术高地 ——祝贺郭大烈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
相关推荐
-
(新书推介)曾庆雨:《曾庆雨〈金瓶梅〉研究精选集》
目 录 金学丛书第二辑前言 <金瓶梅>:一个关于善的寓言 论西门庆文本内界形态的他视角差异性 论<金瓶梅>叙事建构及其叙说特征 论<金瓶梅>创作主体意识的价值及其影 ...
-
周国平作品中的那些切身生命体验
多愁善感的少年 周国平的母亲患有严重的贫血,经常昏倒,这让周国平担惊不已.每当他母亲发病,他就会躺在床上颤抖,十分害怕他的母亲会死去.有一次他的母亲外出,晚上十点多都没回家,他就以为他母亲死了,就呜呜 ...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超民博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超民博士 高志英 [摘 要] 林超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和历史学专家方国瑜教授和江应樑教授培养出来的第一位中国民族史博士,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本文 ...
-
南中泰斗 滇史巨擘: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
方国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云南地方史学和西南民族史学的拓荒者,是纳西象形文字研究的第一人,是学术界的一代大师.他毕生从事史地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云南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他在历史学.地名学. ...
-
云南道教研究的新突破——《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评介
□侯冲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这里居住有26个民族,其中汉族和瑶族.白族.纳西族.彝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相当数量的人信奉道教.但是,由于"资料尤为罕觏"(方国瑜先生语),有关 ...
-
「学术中国·文学」“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 研究领域:美学.文艺理论 代表作:<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当代转型:文化.城市.艺术 ...
-
管彦波 | 百余年来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及当代走向
摘要:自20世纪初完成近代化的转型以来,中国民族史学从搭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框架体系到学科领域的拓展及基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中国民族史 ...
-
【余嘉华】雪山文脉传千古——兼谈土司文化评价的几个问题
, 滇西北的丽江,明代为纳西族土司木氏当政.木氏取名原为父子连名制,如牟保阿琮-阿琮阿良-阿良阿胡"等.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入滇,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获钦赐"木&qu ...
-
【余嘉华】明代木氏土司对东巴教的认同和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木氏土司采取"以教压教的方法","苛待本民族的东巴教","限制东巴教的继续发展,剥夺了东巴教徒修书的经济条件和权益"等等(参见 ...
-
【余嘉华】携手走向文明——姚安高氏与丽江木氏土司关系片谈(《滇文化沉思录》节选)
情深谊厚两亲家 姚安德丰寺正殿前,立着一对大理石雕成的石狮子,高约1米,长约0.7米,宽约0.4米,石狮前腿伸直,后腿弯曲,狮头上扬,项上系铃铛,雄踞于石板上.头部.身上的狮毛呈螺旋形卷云状,肋骨隐然 ...
-
美术馆应是学术高地,而不仅仅是网红打卡地
傅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的美术馆事业获得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美术馆89家,其中国有美术馆26家,非国有美术馆63家,美术馆的数量已稳居全国第一 ...
-
【杨树高】木氏土司启示录——读余嘉华、余海波《木氏土司与丽江》
<木氏土司与丽江>的两个版本 木氏土司启示录 --读余嘉华.余海波<木氏土司与丽江> 杨树高 余嘉华教授和余海波硕士,父女携手到丽江看摩岩,拜三多,读壁画,访木府,踏勘金沙江两 ...
-
会议报道 | 热烈祝贺2018山东消化疾病学术大会暨第三山东省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为 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解读交流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加强对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最新指南与共识的学术研究.2018年8月10日-12日,由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消 ...
-
热烈祝贺2018浙江国际超声内镜学术大会暨亚洲超声内镜联盟(AEG)培训会、第二届“西湖论镜”消化内镜新技术4E论坛圆满闭幕
会议报道 2018浙江国际超声内镜学术大会 暨亚洲超声内镜联盟(AEG)培训会 第二届"西湖论镜"消化内镜新技术4E论坛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由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 ...
-
会议报道 | 热烈祝贺2017山东消化系统疾病学术大会圆满召开
由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主办.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2017山东消化系统疾病学术大会"于2017年11月10-12日在济南成功举办. 山东省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 ...
-
余嘉华:“门墙”外的追忆——国瑜先生二三事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人."后人常用"门墙"代指师长之门.我上学不在云大,无缘得到方先生的教诲,但工作后与先生时有接触,得益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