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笔下的山水,有仙气云绕
相关推荐
-
解读 | 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 ...
-
行走丨拜谒梅清
与石涛齐名的宣城画派创始人梅清,亦然也是被学界画坛所忽略抑或没有足够挖掘的先贤.他的清绝出尘应该与弘仁一样值得拥有和发现,其学术价值不低于四僧之任一.弘仁墓曾在参观徽文化博物馆"故宫藏新安八 ...
-
何绍基书法作品200幅
"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 颜书各 ...
-
白石老人那些富含哲理的话(高清作品130幅)
一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二 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三 不 ...
-
髡残:从高僧到画僧
髡(kūn)残(1612―1692),明末清初画家,为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他好游名山大川,43岁时定居南 ...
-
齐白石花鸟画语录(附高清作品集)
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
-
清朝何绍基书法作品100幅
何绍基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 ...
-
髡残: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髡残,清初四大高僧画家之一.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湖广武陵人.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善书法,能诗.其 ...
-
梅清 笔下的山水有仙气
梅清 客从何处渡江来 镜心 梅清(1623-1697),清初画家.诗人.原名士羲,后改今名,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四次 北上会试,不第告终.与石 ...
-
梅清笔下的黄山,仙气十足!
画家经纪人联盟 画廊签约艺术家作品供应链合作 Official Account 以下文章来源:微水墨艺术 梅清 客从何处渡江来 梅清(1623-1697),清初画家.诗人.原名士羲,后改今名,字渊公, ...
-
他笔下的山水,仙气十足!
世人多知善画黄山的石涛,不仅是因为他于意境于手法均富有独创精神,而且还由于他为后来人留下了不朽的<画语录>,尤其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几乎成了舞笔弄墨者在践行推陈出新时 ...
-
【第5724期】“写云”大师郭传璋笔下的山水,宛如仙境
郭传璋(1912-1990),当代掌握'北宗'山水画传统技法功力最深厚的少数画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宗'的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工整劲利.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等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 ...
-
他笔下的山水——烟云叠嶂,云飞雾散,浮云远帆
陶一清(1914-1986) 现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 以山水画著称.其作品有"远观其势,近收其致"之妙,笔墨纤秀.泼辣兼而有之. 陶一清先生在创作上一贯秉持"以目 ...
-
“写云”大师笔下的山水,宛如仙境!
郭传璋(1912-1990),当代掌握'北宗'山水画传统技法功力最深厚的少数画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宗'的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工整劲利.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等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 ...
-
“写云”大师郭传璋笔下的山水,宛如仙境
郭传璋(1912-1990),当代掌握'北宗'山水画传统技法功力最深厚的少数画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宗'的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工整劲利.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等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 ...
-
“写云”大师郭传璋笔下的山水,宛如仙境
郭老画云,不光是留出空白就当作云,而是要画出云的质感.量感.空间感.流运感,不光是渲染.而且要见笔.从而以云的厚薄.明晦.流荡烘出山峰的藏露.远近和气势.下笔时根据云的层次,厚薄状况,笔笔落在云层的边 ...
-
梅清:一代山水大师,淋漓展现中国山水画的悠远意境,仙气十足
梅清 (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