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 mò hé

靺鞨,又称"靺羯",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羯(见"鸿胪井碑")。 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唐代分为白山靺鞨、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等部,其中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靺鞨

  • 外文名称

    Mohe

  • 别名

    靺羯

  • 类属

    满-通古斯语民族

目录
1介绍
2历史
3发型习俗
4考古发现
5首领
6君主列表

介绍

古东北地区的满族先祖在历史上多次被中原王朝载入史籍,但是这些称呼都不是族群的自称。靺鞨是满洲先祖的第一个自称,意译的意思林中人。最早的称呼肃慎和后世知名度极高的女真在满洲语中是同一个词汇(JUSHEN),是森林的意思。

历史

靺鞨是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周秦时称肃慎,世居白山(或称不咸山、徒太山、大白山、长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业,根据所生活地区情况不同,也有农耕文明和小部分游牧文明。

肃慎裔图腾--海东青

靺鞨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与古高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拂涅部(在伯咄东)、号室部(在拂涅东)、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东南)。而黑水部尤为劲健,是古之肃慎氏。

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早在唐初就已归附唐。七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落(确切地说,是统一附唐的各部落),建立了政权。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从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就以渤海为号。

渤海境内有十多万人户,经济很发达。他们派人到长安学习,带回许多汉文书籍。他们把土特产人参、貂皮以及马、铜等输入内陆,受到内陆的欢迎。

靺鞨本字应作靺羯,是自"勿吉"音转而来,对此学界早有定论。靺鞨的粟末部实即勿吉的粟末部。最早记载勿吉粟末部的史书是《魏书》。《魏书》卷100《勿吉传》记载,从和龙出发,经善玉山、祁黎山、如洛瑰水、太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此勿吉居于松花江流域,南部包括长白山,北部包括黑龙江,显然是指勿吉的粟末部。《魏书·勿吉传》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粟末勿吉历史的记载。对于勿吉人的其他部落,《魏书·勿吉传》仅提到"有大莫卢国、覆钟国、莫多回国、库娄国、素和国、具弗伏国、匹黎尔国、拔大何国、郁羽陵国、库伏真国、鲁娄国、羽真侯国,前后各遣使朝献"。所以,《魏书·勿吉传》所载于延兴年间赴北魏朝贡的乙力支,是出自粟末部的使者。据乙力支自称:"其国先破高句丽十落,密共百济谋从水道并力取高句丽"。可见,《北史》卷94《勿吉传》、《隋书》卷81《靺鞨传》所载粟末部"每寇高丽"是正确的,至晚在北魏延兴(471-476)以前,粟末部已与高句丽连年征战。

自夫余衰弱以后,肃慎系各部即逐渐向东南迁徙,入居松花江流域,因而才因水为名,号为粟末。与此同时,高句丽也不断北拓,攻占原属夫余的领土,435年李敖出使高句丽时,发现高句丽的疆界已"北至旧夫余"。粟末部与高句丽战争的起因当是为了争夺对夫余故地的控制。494年,"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投奔高句丽,高句丽人称其为"勿吉所逐"。当是粟末靺鞨也占有了部分夫余故地。但在此后与高句丽人的战争中,粟末部却渐处于不利地位,最终降隋内附。

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面,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一带,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时,在此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同内陆的联系。

五代时期,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代替了靺鞨。辽朝又因避讳改写作女直。

天显元年(926)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部分女真人随渤海人南迁,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留居故地的女真人,未入辽籍,称为"生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他们营建庐室,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私有财产,阶级分化十分明显,法律规定杀人者偿马牛三十,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发型习俗

契丹、高丽、室韦皆不属辫发民族;奚族的发式因不见于文献记载,暂时不详;只有靺鞨"俗皆辫发",但仅黑水靺鞨的发式可以考知。

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编发,即辫发,但黑水靺鞨的辫发是何种样式已不得知。不过,女真来源于黑水靺鞨,满族又出自女真,文献中有关于女真发式的记载则是比较清楚的。《大金国志》卷三九记载:"金辫发垂肩,留颅后发系以色丝。"

《北风扬沙录》称"(女真)人皆辫发,与契丹异,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富人用珠玉为饰。"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则云"(女真)男子辫发垂后,耳饰金环,后颅留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玉为饰。"这些记载既称"辫发"又强调"留颅后发",对照满族男子的发式,可以明确这是一种既髡又辫的发式,即剃去额前发,留颅后发,编辫垂后,系以色丝。宋金时期,对这种发式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名称,所以文献中有时称作"编发",有时又称作"髡发"或"削发"、"剥发",直到满族才开始称这种发式为"剃发"。由此可以推测,黑水靺鞨很可能也是这种前髡后辫的发式,与朝阳出土的石俑的发式应有不同。

粟末靺鞨辫发的样式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靺鞨各部虽然同一族名且"俗皆辫发",但辫发的样式未必相同。因为当时靺鞨只是一个种族共同体,文化和习俗并不完全相同。《新唐书·北狄传》载讲黑水靺鞨时,也明确指出"自别于诸部",也就是说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辫发的样式可能是不相同的。程溯洛先生将中国历史上的辫发区别为两类:"一类属于单纯辫发,即将前额蓄发直至脑后,编垂而下;另一类则剃去前脑头发,而后脑编发。"黑水靺鞨、女真、满族即属于后一类的辫发。粟末靺鞨既然属于辫发又与有别,就很可能属于前一类。

考古发现

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同仁遗址中,发掘了不少靺鞨人用过的铁锛、铁带扣和部分陶器,形制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这说明,靺鞨人在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上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比肃慎、挹娄更多。

肃慎裔代表性武器--满洲弓

首领

黑水靺鞨(616年-937年),首领12人

姓名/称谓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公元纪年

阿固郎

12

丙子

616年-628年

(缺位时期)

628年-722年

倪属利稽

18

壬戌

722年

屋作个

25

辛巳

741年

五郎子

14

丙午

766年

乌素可蒙

19

庚申

780年

诺个蒙

20

己卯

799年

落职讫蒙

24

己亥

819年

阿布思利

34

癸亥

843年

阿布利稽

35

丁酉

877年

兀儿

13

壬申

912年

胡独鹿

8

乙酉

925年

桃李花

4

癸巳

933年

君主列表

编辑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年代 册封情况 备注
高王 大祚荣 698年-719年 713年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武王 大武艺 仁安(18) 719年-737年 719年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文王 大钦茂 大兴(37) 737年-793年

737年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天宝中累加特进、太子詹事、宾客

762年晋封渤海国王、检校太尉

大历中累加拜司空、太尉

宝历(8)
大兴(44~57)
废王 大元义 793年
成王 大华玙 中兴(1) 793年-794年
康王 大嵩璘 正历(15) 794年-809年

795年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798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晋封渤海国王

805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806年加检校太尉

定王 大元瑜 永德(3) 809年-812年 809年受唐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僖王 大言义 朱雀(5) 812年-817年 813年受唐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简王 大明忠 太始(1) 817年-818年
宣王 大仁秀 建兴(12) 818年-830年

818年受唐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805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大彝震 咸和(27) 830年-857年 831年受唐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后谥号、年号失传[78]
大虔晃 857年-871年 858年受唐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
大玄锡 871年-894年 受唐册封,时间、情况不详
大玮瑎 894年-906年 受唐册封,时间、情况不详
大諲撰 906年-926年 吴越国钱镠册封,时间、情况不详
(0)

相关推荐

  • 【杂谈】正儿八经说满族,这回说靺鞨

    海东盛国岂是浪得虚名 中原到了隋朝,东北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扶余国那是有一天没一天了,而高句丽国已经能强大到藐视大隋了.从西晋完蛋以后,中原王朝在东北的领土不仅退出了朝鲜半岛,甚至退出了辽东 ...

  •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上)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从肃慎到女真,浅析满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及演变

    公元1636,皇太极在东北地区建立大清帝国,此时的清帝国的统治区域仅限于关外的东北地区.直到公元1644年,清军才正式进入关内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但在清朝建立之前,满族的祖先就曾经在北方建立起金帝国, ...

  • 满族历史——舜、禹时代到清朝满族的发展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末,在祖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伟大的功绩,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祖国的社会 ...

  • 靺鞨人与渤海国

    一.靺鞨人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靺鞨意译的意思林中人.今天中 ...

  •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 ...

  • 论七世纪中后期靺鞨的发展及其建国的内外因

    范恩实 [内容提要]以粟末靺鞨为首的靺鞨人能够联合高句丽遗民建立渤海国,主要是依靠其7世纪中后期的发展所创造的内外因条件:内因是自身力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在唐灭薛延陀.高句丽的过程中,靺鞨均适时站在胜 ...

  • 黑水靺鞨经行渤海朝贡道

    黑水,满语"萨哈连乌拉",是满族先祖对黑龙江的称谓.转义为族称,肃慎一支,方式济<龙沙纪略>:"以黑水名者,因黑龙江尾也.魏晋南北朝时期,黑水包括勿吉国和豆莫 ...

  • 一位靺鞨人的“东都十二时辰”,唐代东北疆的稳定团结多得其维系

    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东都(洛阳)天津桥一带忽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群靺鞨杀手持刀狂追着另一年轻人,完全就是一副"不取他命誓 ...

  • 东北之挹娄、勿吉、靺鞨三族

    挹娄.勿吉.靺鞨三族关系的考古学观察 王乐文 挹娄.勿吉.靺鞨是我国历史上东北边疆的三个重要古族,古史记载他们是同族在不同时期的异称,现在一般认为,他们同属于一脉相承的"肃慎族系" ...

  • 这辆仿DIO踏板摩托车,我让它极速足足提升了20km/h

    作者:摩托中国 龙行天下 这两天接修一台仿dio踏板,据车主反映,车子容易熄火,最高速才能跑70表速,而之前可跑90表速. 接车后先启动发动机,感觉异响很大,用听诊器确定异响是传动前盘发出,同时怠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