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三筆卷第五(十七則)

(0)

相关推荐

  • 寇儁(卷37)

    寇儁字祖儁,上谷昌平人也,祖讚,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遠將軍,郢州刺史. 儁性寛雅,幼有識量,好學強記.兄祖訓.祖禮,及儁,竝有志行,閨門雍睦,白首同居,父亡雖久而猶於平生,所處堂宇,備設帷帳几杖,以 ...

  • 遼陽州志卷二十二

    遼陽州志卷二十二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人物志 ○人物 語云人傑地靈然山川之秀蔚乎森森而稟秀鍾靈惟人耳況出其才智以經綸萬物謂非方域之所產歟作人物志 漢 魏 晉 南北朝 隋 唐 遼 金 ...

  • 蘇亮 蘇湛 蘇讓(卷38)

    蘇亮字景順,武功人也,祖權,魏中書侍郎,玉門郡守.父祐,泰山郡守. 亮,少通敏,博學,好屬文,善章奏.初舉秀才至洛陽,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謂人曰:"秦中才學可以抗山東者,將此人乎!&q ...

  • 容齋三筆卷第十(十七則)

    詞學科目 熙寧罷詩賦,元祐復之,至紹聖又罷,於是學者不復習為應用之文.紹聖二年,始立宏詞科,除詔.誥.制.敕不試外,其章表.露布.檄書.頌.箴.銘.序.記.誡諭凡九種,以四題作兩場引試,唯進士得預,而 ...

  • 容齋续筆卷第四(十七則)

    淮南守備 周世宗舉中原百郡之兵,南征李景.當是時,周室方強,李氏政亂,以之討伐,云若易然.而自二年之冬,訖五年之春,首尾四年,至於乘輿三駕,僅得江北.先是河中李守貞叛漢,遣其客朱元來唐求救,遂仕於唐. ...

  • 容齋续筆卷第五(十三則)

    秦隋之惡 自三代訖於五季,為天下君而得罪於民,為萬世所麾斥者,莫若秦與隋,豈二氏之惡浮於桀.紂哉?蓋秦之後即為漢,隋之後即為唐,皆享國久長.一時論議之臣,指引前世,必首及之,信而有徵,是以其事暴白於方 ...

  • 容齋续筆卷第七(十七則)

    田租輕重 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云:「一夫治田百畝,歲收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蓋十一之外,更無他數也.今時大不然,每當輸一石,而義倉省耗別為一斗二升,官倉明言十加六,復於其 ...

  • 容齋续筆卷第十(十七則)

    經傳煩簡 左傳:蔡聲子謂楚子木曰:「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其語本於大禹謨「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也. ...

  • 容齋三筆卷第一(十四則)

    晁景迂經說 景迂子晁以道留意六經之學,各著一書,發明其旨,故有易規.書傳.詩序論,中庸.洪範傳.三傳說.其說多與世儒異. 謂易之學者所謂應.所謂位.所謂承乘.所謂主,皆非是.大抵云,繫辭言卦爻象數剛柔 ...

  • 容齋三筆卷第二(十六則)

    漢宣帝不用儒 漢宣帝不好儒,至云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匡衡為平原文學,學者多上書薦衡經明,當世少雙,不宜在遠方.事下蕭望之.梁丘賀.望之奏衡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 ...

  • 容齋三筆卷第九(十六則)

    樞密兩長官 趙汝愚初拜相,陳騤自參知政事除知樞密院,趙辭不受相印,乃改樞密使,而陳已供職累日,朝論謂兩樞長,又名稱不同,為無典故.按熙寧元年觀文殿學士新知大名府陳升之過闕,留知樞密院.故事,樞密使與知 ...

  • 容齋三筆卷第十三(十三則)

    鐘鼎銘識 三代鐘鼎彝器存於今者,其間款識,唯「眉壽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之語,差可辨認,餘皆茫昧不可讀,談者以為古文質朴固如此,予竊有疑焉.商.周文章,見於詩.書,三盤五誥,雖詰曲聱牙,尚可精求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