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登封县一个叫屈西怀的农民...

1982年5月,登封县一个叫屈西怀的农民到嵩山采药,在山顶的石缝中意外发现了一块黄色的金属片,他没多想便随手扔进了背篓。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一块纯金的简片,而且是武则天留下来的一块无价之宝。

这天,年青的屈西怀照例到山上采药,他自小在嵩山脚下长大,是一把采药的好手。他来到了嵩山的最高峰峻极峰,坐在武则天原敕建的“登封坛”西南一米高的石头旁休息,百无聊赖时便向山下扔石头解闷。
 
就在捡石头的时候,竟发现一条石缝里隐约有一条黄色的金属片。屈西怀小心翼翼的把他掏了出来,起初他认为这是一块铜片,也没多想便扔进了背篓。
 
回家之后,屈西怀闲暇时经常把玩这块金属片。不过他觉得这块薄薄的金属片不太像铜的,而且上面还有字,便将这块金属片拿给了自己表叔看。表叔上过小学,认得几个字。
 
表叔拿了金属片,仔细读了很久,只见上面共刻了63个字:“大周国主武曌(zhao),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zhao)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700年)七月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当然,表叔只认得上面的常用字,实际上里面的大多数笔画多的字他也不认得,更谈不上理解其中的意思。不过他觉得这应该是件老东西,而且这金属片有点重量,表面光洁,应该不是铜的而是金的。
 
屈西怀一听是金的,立刻来了精神,想要用火来烧一烧试试真假。表叔连忙阻止了他,说这是老东西,不敢轻易乱烧。
 
屈西怀便将这金简片收了起来,不过他捡到金子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村里人和亲戚朋友都来看金简片。不少人要买他的简片,有的甚至开下10万的价格,10万块在当时算是天价了,相当于今天的千万有余。

但屈西怀觉得这东西是文物,不能随意买卖,最后坚持将这块金简片交给了国家。经过专家鉴定,这块金片长36.2cm 、宽8cm、厚约0.1cm、重228.5克,是由纯度高达96%以上的黄金制作而成,而且确定了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这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唯一一块金简。
 
那这个除罪金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武则天自从当皇帝后,杀了不少人,自觉罪孽深重,死后怕自己升不了天堂。便在心腹大臣的建议下,准备用流行于唐五代投简的方法,向神投递金简为自己消除罪孽。77岁的武则天重游嵩山时,派道士胡超带上表达自己意思的金简到嵩山峻极峰投递,祈求消灾解难。
 
因武则天墓尚未发掘,这也成了武则天迄今为止唯一一件存世的文物。为表扬屈西怀献宝有功,国家给他发了一个奖状,外加1500块钱。现在这块金简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由于当时登封文物部门不具备重要文物的保管条件,就将金简暂存于登封人行的金库内,后送至河南省博物馆保存。其间刻印复制品两块,一块在中岳庙展出时竟不小心被盗了,另一块现存放于登封嵩阳书院的藏书楼内供游人观瞻。
 
那么是不是就只有嵩山这一块金简呢?

答案是否定的!金简里提到了“乞三官九府”,其中的“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的意思。按照唐五代投简规则,应该还有两枚金简分别投给了“地官”和“水官”。不过自从屈西怀发现宝贝后,无数人涌向嵩山,把峻极峰翻了个底朝天,却再也没有发现金简。
 
按照“除罪金简”所述,这块金简投放在嵩山的最高峰峻极峰,应该是投给“天官”的。而这块金简是在武则天所敕建的祭坛旁发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有第二枚和第三枚金简,最有可能在武则天曾经祭祀“地官”和“水官”的祭坛旁边。
 
有文献记载武则天分别在少室山下禅祭“地官”,而说到“水官”,嵩山最深的水潭要属八龙潭,最符合要求。至于这两处到底有没有武则天的祭坛?祭坛又在哪里?又有没有金简?这些或许都已成千古之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