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从现在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征文】

(0)

相关推荐

  • 禹艳芬丨山路弯弯

    家乡多山,在家乡弯弯的山道上,随处可见负重前行的人们,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每个晴朗抑或风雨的日子里,母亲瘦削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山道上. 那些年,家里烧的柴火都是靠母亲的双肩挑回来的.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活 ...

  • 有关"外公"那篇文章的随想

    年轻时,唯恐文章写得不美,华词丽语用得多,难免会矫情.年纪大了,唯恐文章写得不真,尽量去掉多余的词藻, 想质朴了再质朴. 以前发的<想起外公>那文,现在又看,这段是不太真的: " ...

  • 早上好,美好的一天从现在开始

    早上好,美好的一天从现在开始

  • 【王玉文】担柴——谋生的手段

    文/愚人 担柴--谋生的手段 我的家乡在秦岭山罗敷峪出口,处在一个半丘陵半平原地貌间:大山世辈为我们提供了维持生计的有力保障.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烧火做饭的柴火主要来自秦岭山上.离家近的前山,不知经过多 ...

  • 王慧骐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读金实秋《蔬食记忆》

    --读金实秋新编<蔬食记忆> 王慧骐 老友金实秋先生是一位兴趣特别广泛的编选家,早年曾编过十几本各种类别的楹联汇总:后来专注于研究他的同乡汪曾祺,也写过和编过好几本书.更让人出其不意的是, ...

  • 2月27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2月27日,宜祭祀.沐浴.祈福.求肆.纳彩.裁衣.订盟.斋醮(jiào),忌入殓.安葬.作灶.入宅-- 这是一串从黄历牌上抄来的文字,不知是否有人每次做事前都会查查当天的黄道运程,遵循这详细的宜忌指导 ...

  •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先生去世了.从没有人像他一样,解决了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不会再因为天灾而出现粮食不足 . 谁曾想到,几十年前,还有很多中国人吃不饱饭呢?饥荒的那一段岁月, ...

  • 91岁的袁隆平离开后,这些年轻人在继续关心粮食和蔬菜

    现实中,农学似乎并不是一个"热门专业"--外界对它的印象是"下地干活",却对其中科研的细节并不了解.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2019年9月29日,北京 ...

  • 刘洪军:春暖花开,关心粮食和蔬菜

    昨天写了篇"清明,思念那些不辞而别的群",虽没有点赞,但留言不少,所以,继续唠叨几句,不能冷落了朋友的心意! 现在建群确有风险,所以省事无事,坚持不当群主!但并不妨碍我进群,和对群主的顶礼膜拜!特别是 ...

  •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

    不点评,亦不敢出声. 虽然每个人都被这个2020年的开篇震得六神无主,可是,日子依旧要过,如果还活着. 悼念那些为我们挡风遮雨的人,当然应该!但人人都在朋友圈里,一则形式主义,二则全无用处,三则浪费表 ...

  • 关心粮食与蔬菜

    昨日公众号又因为涉及信仰探讨被屏蔽.略有不解,却也无可奈何.所以还是回到晴朗的秋日,关心一下粮食与蔬菜吧.说到粮食,如今的我们鲜有饥饿感,粮食在局部区域仿佛是过剩了,念及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仍然存在着一些 ...

  • 从今天起,做一个关心粮食的人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教案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 ...

  • 世界四大农作物之一的土豆,既是粮食又是蔬菜,竟然会开花结果?

    土豆,学名马铃薯,俗称洋芋.荷兰薯.地蛋.薯仔等,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小麦.稻谷.玉米一起并列为全球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土豆是常见的蔬菜或粮食. 土豆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根茎,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