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勿将脑卒中误以为“中暑”,贻误时机

进入三伏天后,由于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增高。要注意预防和症状识别,一旦出现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老年群体中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溢血,病情往往更加凶险,轻者失语、肢体偏瘫、感觉障碍,重者造成深度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乃至危及生命。造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糖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饮酒等。
夏季老年人容易引发脑卒中的几大原因。
天气炎热,高温容易诱发血管扩张、血压波动,较易导致脑血管破裂;
天热人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减慢,极易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
酷暑难耐,容易情绪烦躁不安,人体内应激反应增强,导致脑卒中发作;
夏季睡眠休息不良、饮食紊乱等,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需特别注意,可因血糖增高刺激血管内皮组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诱发脑卒中发作。
识别早期症状,及时就诊。
四肢麻木、言语障碍、严重头痛、行走困难等;
头晕、睡眠多、倦怠、不爱言语,易被误以为“中暑”;
恶心、呕吐,进食或饮水呛咳,易被误以为“胃肠炎”;
视物不清和视物成双,易被误以为“眼病”;
走路不稳、跌倒频繁发生,易被误以为腿脚不灵便所致;
突然出现的健忘、走失、糊涂、不会花钱,以及简单的家务不能完成,突然不会使用遥控器等常用电子设备;
突然发生的情绪变化、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异常等。
夏季老年人如何预防脑卒中?
患有高血压等慢病的老年人要坚持用药,切勿随意停药;
日常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定期到医院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气注意多饮水,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保证充足睡眠,午间小睡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
早晚适量运动,避免大量出汗,注意补水;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粗细混吃、多吃蔬菜瓜果,注意不要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