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这些指导接地气,老师转给学生家长看看(每看一遍都有新收获!请收藏)

 魏书生教育思想概括为:
一个核心(或一小点):育人。关于“一”,另一提法是练注意力体操,也就是魏老师一直在宣传的“松、静、匀、乐”四个字,即: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

三个统一(或三个守住)

四个关系(或四个统一)

五个支柱(或五种现象)

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 、自测、自结。
七个一分钟:一分钟家务;一分钟踏步;一分钟记忆;一分钟日记;一分钟军歌;一分钟演讲;一分钟名人传记。
八个学习习惯(或八比)
育人九法(或九种精神):1.点亮“盏盏心灯”;2.确立“座右铭”;3.自我“精神充电”;4.主办“班级日报”;5.坚持“道德长跑”;6.加强“体育锻炼”;7.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8.行使“主人权力”;9.享受“快乐人生”。
关于“九”,另一提法是九种精神。即:1.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2.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3.多互助、少互斗;4.多吸收、少批评;5.多自信、少自卑;6.多研究、少重复;7.多开放、少封闭;8多琢磨事、少琢磨人;9.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上课十条
1. 每堂课都要备课
2. 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
3. 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
4. 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
5. 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 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
7. 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 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
9. 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
10. 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

魏书生谈学习方法:

不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甚至爱学习的学生也不会学习,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让不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

怎样让不会学习的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习越来越好?看了魏书生谈学习方法这个视频,我想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要想让孩子学习好,要解决三个问题:动力部分的问题---引发动力;工作部分的问题---发展智力;技术部分的问题---如何使用大脑。
一、如何引发动力
现在的孩子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很难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得过且过,混日子,想学了学一阵,不想学了拉倒。怎样才能找回孩子的学习动力呢?学习动力大致有三种:树立目标、激发兴趣、磨练意志。
1、树立目标
如果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阶段目标、短期目标,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想人活一世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人,就能找到强大的内驱力,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但我们周围也有一些孩子,说起来也有目标,想干成一些事情,但总是不行动,随时就忘掉了,那就不是真目标,只是空想而已。要想一直朝目标努力,那么随时随地都要激发激励自己,可以随身带名人事迹,时常翻看,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也可以定好大目标,找准近目标,一个一个突破,让自己处于前有目标后有追兵的状态,人就不容易松劲,一直朝前跑。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把我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山田本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远大目标的好方法,那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实现大目标。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目标更难。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我们做事不妨就可以仿效一下。
2、激发兴趣
学习这件事有没有意思?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生有没有意义呢?不管有没有,你要赋予它意义。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心态来看待。
你能找出10个理由说明学习是享受、是乐趣吗?乍看不可能,但仔细一找,还真能找到呀。比如,学习可以收获知识、能力;学习好了爸妈老师表扬、自己有信心;等等等等。对学生而言,学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就是学生的职责,就是学生的工作。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学生视自己的学习为享受,那他的学习将会多么主动,他的学习将是多么充实,他的心情将是多少美妙!
就像魏老师说:“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每天在学校里不愁吃、不愁穿,专心致志地学习,的确是享受。消极悲观的人觉得学习是受罪,积极乐观的人觉得学习是享受。要不断强化学习是享受的观念,想得多了,写得多了,便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了爱学习的品质。学习优异的学生,大多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享受。现在,同学们要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地强化学习是享受的观念,感受学习的快乐。将来,同学们也要善于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享受。”
后来,魏老师班里的一位同学在一篇《寻找享受》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享受在哪里?我可以告诉你。她在刻苦的学习中,她在知识的海洋里;她在艰苦的劳动中,她在辛勤的耕耘里;她在奉献的人生中,她在晶莹的汗水里。”
这就是一位学生写的《谈学习是享受 》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带着乐趣去学它,一生将会变得丰盈而充实;而倘若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只会成为你一生的缺憾。其实,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也是一种享受。
说学习是享受的人,这是一个有着一双聪慧的眼睛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中的快乐不易被发现,如果再没有一双慧眼,就更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了。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学习的看法。
说语文,学习它是一种享受。博览名家名篇,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学过朱自清的《背影》,那是一篇极朴实的文章,全文未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表达父子之间那浓浓的深情。但读完文章却也被父亲为儿子送行的那一幕幕所感动,想与作者同泣,来表达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是语文,它让我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学习就是如此伟大,它能感化人们的心灵。关于这点,我深信不疑。但更信任的是:原来学习真的是一种享受!
 说数学,学习它是一种享受。分析算术几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上过一节习题课(数学老师专门归纳题型的课),那是班里众多数学爱好者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来的一节课,我当然也高兴不已。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复杂难题,解题思路讲得很细,我心中的疑团一个一个地都解开了,好像全身的脉络都刚被人梳理了一遍,当时的心情不能用高兴来形容,那叫欣喜若狂,那叫一个字——“爽”。
 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
 说英语,学习它是一种享受。进行美文朗读,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尤其是听外教的课,当与老师用地道的英语交流时,心情真是美死了。同时,背英语单词的过程还是很有趣的,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时,还会找到与汉语相通的地方。学会另一种语言,而且还是国际通用语言,是一种奇特的享受。
 学习就是如此美妙,发觉其中的乐趣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永远相信,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畅谈了学习的伟大,学习的美妙,学习的精彩,你一定想去发现它,拥有它,那么就请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来洞察学习中的快乐,你会发现,原来学习确是一种享受!
3、磨练意志
没有目标,也找不到兴趣还是要学习怎么办?苦学也要学,自己不想学,但社会、学校、父母需要我做,不做不能安身立命,在这个世界上很好的活下去。那么必须要做,做不好也要做吗?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一件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不间断,对自己一不能难为自己,别要求太高,达不到了则自食其信心和勇气;二不放纵自己,找到起点,一点点走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这样意志力就得到了历练。
我用意志将他做完。
学习这件事从小事开始,说了算定了干,不怕慢只怕站,一点点做起来,别停止,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们平时就可以养成这些习惯:抄格言的习惯,
自己读书的习惯,自己读课外书的习惯,自己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太难怎么办?
开始写日记,写一句话;二天了,两句话,记我的同桌,同桌的外貌,同桌的衣服;三天了,日记三句话,记魏老师,语言特点,性格特点,教育方法对心思;四天了,四句话,四面墙壁,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好处;五天,五句话等等。
人就这么回事,不再好高骛远,立即开始做实事,小事赶快做,下要着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提不起精神来,思想失去了家园。当你埋头,静心,做实实在在的小事的时候,一个脚踏实地的强大的自我出现了。
坚强的意志从哪里来?下面我说一个故事,对增强意志力会有所帮助。
有一位朋友对学功夫很热衷,缠着要拜一位老师为师,老师说行啊,不过我收学生有一个规矩,凡是意志力薄弱的不要,你给我站一下大马步吧,能站5分钟就留下,站不了回家去。
大马步桩是武功的基本功夫,要求两脚分开为臂宽的两倍,大腿蹲平,是一种很吃力的功夫。朋友拉开架子往地上一站,只过了半分钟就来了反应:两腿颤抖,呼吸急促,满脸胀红。不到1分钟就吃不住了,嘴里嚷着“我不行啦我不行啦”就歪着身子站了起来,看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老师说回去吧,朋友不走,说拜师以后一定会刻苦练功,请求老师收下他。老师说连5分钟的意志都没有的人,以后凭什么去刻苦练功?但朋友还是赖着不走,请求老师再给他一次机会。老师说行啊,那就再站一下吧。
朋友歇了一会,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把牙一咬对着众人说:我一定能成功!老师微笑不语,朋友喘着大气咬牙咧齿地站着,又是不到1分钟就散架了。这回他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给老师道个歉转身就去了。
半年后他又去找老师,老师还让他站桩,他一站就站了30分钟,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把他收下,大伙很惊奇地问他是怎么练的。他后来说回去以后是羞愧难当,发誓要为自己争回这口气,不是只站5分钟,而是要站30分钟。
当天夜里他就开始练站桩,但是不到1分钟又不行了。第二天继续站,还是过不了1分钟,他天天如此,屡站屡败。这样反反复复地持续了1个月,他感觉再这样练下去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这种反复不是在坚强自己的意志,而是进一步销蚀本来就不强的意志力。
他闷头想了半天,忽然醒悟到这是好高骛远所带来的恶果,为什么每次都要盯着30分钟不放呢?连1分钟也站不了的人老想着30分钟只能令自己更加泄气。于是他把目标定在1分钟上,等能够坚持1分钟再说。
当天夜里他就站了1分钟,这让他喜出望外,决定第二天加码至5分钟,沒想到第二天站到1分钟左右就坚持不下去。这回他学乖了,马上察觉到自己又重犯了浮燥的老毛病。冷静下来以后他作了一个练功计划,决定以1分钟为基础,每过一个星期增加半分钟,争取在一年内达到站桩30分钟的目标。
就这样,他每天夜里练站桩,开始那一段还得咬牙咧齿地坚持,不断地想去看腕子上的手表。过了一段时间,心开始变得平和,不再去关心时间。再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大腿没以前那么火烧火燎了。但他没有改动计划,还是按部就班去站桩。直到有一天,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今天不设手表定时,看看能站多长时间。结果他一站就站了30分钟。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意志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增强意志力需要脚踏实地去实践,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好高骛远。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就会积少成多,到达预定的目标。

魏书生谈学习方法(上)

魏书生谈学习方法(下)

魏书生老师教育汇报演讲

应朋友们的要求重发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视频。请大家反复观看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