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官复原职后住在兴隆街,这个“兴隆街”在哪里?
相关推荐
-
趣侃红楼03:贾雨村败走金陵城,甄宝玉羞辱老学究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的意义,不止是脂砚斋说的假语村言.上一回我们说到甄士隐影射贾府抄家和贾宝玉结局,而贾雨村就是"真愚蠢",伏笔贾家抄家的真正诱因是人心不足过于贪婪的&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51:第四回精读⑥
051 第四回精读⑥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听完门子对英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讲述,贾雨村的评价很有意思.他认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其实这样的评价也暗含着作者的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24:第二回精读⑥
024 第二回精读⑥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贾雨村与冷子兴嘘寒问暖完毕,贾雨村便向冷子兴打听新闻消息,简单一句语言描写就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势利小人的形象.新闻消息就是机会,有了合适的自然可以钻营利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23:第二回精读⑤
023 第二回精读⑤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智通寺的对联既然暗含着人生哲理,是写给已经看破尘世智慧通达之人的,那么身为功名利禄场中的贾雨村自然看不懂,他也只是觉得好奇故而走进智通寺,结果却遇到一 ...
-
红楼梦:那个点醒贾雨村的小人物,着实不简单
红楼梦里有很多小人物,看似不起眼,甚至很多时候被一笔带过,但在推动故事情节上,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里出场的门子.虽然前八十回里只出场了一次,却直接上了回目,可以说是贾雨村真 ...
-
贾雨村被降职,成贾家抄家的导火索,弄清降职原因才知背后水太深
贾雨村是<红楼梦>一个影子人物.曹雪芹通过他的兴衰,折射出"禄蠹"们蝇营狗苟的钻营发达与覆灭.贾雨村的兴亡,是贾家和历史兴亡的缩影,非常有借鉴意义. 关于贾雨村,脂砚斋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11:第一回精读⑪
011 第一回精读⑪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这一段作者通过甄士隐引出了"贾雨村"这个人物,贾雨村本名叫"贾化"谐音"假话",而他的字& ...
-
1972年杨勇复出,有人替他被降职打抱不平,五年后终于官复原职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共有四位解放军将领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其中第一位便是著名的彭德怀元帅.但在朝鲜局势稳定后,彭德怀便回国出任国防部长,邓华则接替彭老总出任志愿军总司令,紧接着又是杨得志上将. 而最后 ...
-
明珠在被诛九族之际,想出一奇招,立马扭转乾坤,康熙:官复原职
我相信无数网友肯定看过陈道明老师主演的历史大剧<康熙王朝>吧,这部剧的评分非常的高,也让我们这些不懂历史的网友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知识,在康熙朝,有两个康熙视为肱骨的大臣,一个是 ...
-
他“消失”7年,官复原职担任军区副司令员,聂帅高兴请他吃蛋糕
傅崇碧将军在解放前,虽然一直身在部队,但并不是军事指挥员.所以,名气并不像钟伟.贺庆积.丁盛等战将大. 他真正被人记住是在朝鲜战场上的铁原阻击战,打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让彭德怀.邓华.韩先楚.杨得志等 ...
-
难怪奎木狼犯天条下界,却很快官复原职,你看看他背后靠山是谁?
西游故事百家谈!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西游记中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 西游记中的大妖小妖数不胜数,很多妖怪有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黑熊精吃斋念佛,是西游记中佛学顿悟最深的妖怪,例如黄狮精本性淳朴,是西游 ...
-
沙僧没有官复原职,为何没有和如来争吵?你看他占了多大便宜
(蜗牛看西游第5550期) 文/蜗牛 有人说,沙僧是整个队伍之中最倒霉的一个,原本观音答应他取经成功后,允许他官复原职,可是,事到临头,直到封赏大典结束之后,沙僧都只混到了一个金身罗汉的位置,如来这么 ...
-
大臣贪污判死罪,临死大喊:我想谋反!皇帝大惊:免死,官复原职
纳兰明珠满清的康熙朝的重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原名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 ...
-
恒大再出重大变故!郑智不再兼任总经理,高寒官复原职
广州恒大俱乐部于1月22日晚发布公告,宣布郑智不再兼任总经理,高寒则官复原职.郑智担任恒大俱乐部总经理的天数定格在了48天. 2020年12月5日,在广州恒大队兵败亚冠之后,广州恒大俱乐部做出决定:高 ...
-
司马懿官复原职,诸葛亮上演空城计,事后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官复原职,在孟达起事前抢先一步兵临城下 连任两位大都督,均已失败而归,魏帝又惊又急,太傅钟繇便以全家性命保荐司马懿.曹睿急忙遣使持节召司马懿.与此同时,曹睿御驾亲征,起兵长安. 李严之子李丰从白 ...
-
大臣贪污判死罪,临死前大喊:我要谋反!皇帝大惊:免死,官复原职
导语:提起贪污,从古至今从未断绝过,哪怕是在明朝时期,朱元璋见一个贪官杀一个,也没能杜绝官员们贪污.自古就是贪官多,清官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到了清朝中后期,更是在百姓民间流传出无官不贪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