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画|谁铸黄金三百丸 弹胎微湿露渍渍

又到枇杷季,高高的枇杷树上,一颗颗珠圆玉润的枇杷挂满了枝头,绿树掩映下,令人垂涎欲滴。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枇杷,因果实形似琵琶而得名,又名金丸、芦枝、芦橘、炎果、焦子。它在秋日养蕾、冬天开花、而在春天结果、夏日成熟,因此,一直就被人们称作是“备四时之气”的佳果,也被人们视为吉祥的食物之一。因其色泽金黄,颇受皇家青睐,被看做是高贵、美好、吉祥、繁盛的美好象征,历代画家时常以枇杷入画。本文选取了部分枇杷画作,快跟随小编品品画家笔下的枇杷吧!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

26.9×27.2cm 绢本墨笔 纨扇页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页

26.9×27.2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绣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随后以工细而不板滞的小笔触根根刻画,表现出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枇杷果以土黄色线勾轮廓,继而填入金黄色,最后以赭色绘脐,三种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从而展现出枇杷果成熟期的丰满甜美。枇杷叶用笔致工整细腻的重彩法表现,不仅如实地刻画出叶面反转向背的各种自然形貌,且将叶面被虫儿叮咬的残损痕迹亦勾描晕染得一丝不苟,充分反映了宋代花鸟画在写实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宋 吴炳 八哥枇杷图

31.1 × 31.1cm 绢本设色

画中绘一八哥立于枇杷枝上,其羽毛眼喙皆描绘精致。枇杷设色浅淡,叶之明暗向背交代清楚。

明  恽南田   枇杷

这幅画题有诗句“自向枝头弄明月,笑他陌上逐金丸”,融工笔与写意的精华为一体,既有工笔画的形态逼真,更具写意画的传神。枇杷金黄,枯而有润,甚似透明,尤其枇杷叶修长飘逸,浓淡相间,淡而有奇,自成格局。

明 沈周 枇杷图轴

133 × 36.6cm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淡墨画枇杷,墨色清润淡雅,薄而透明,是即兴神来之笔。枇杷剪裁得体,运笔流畅,结构严谨。“弹质圆充飣,蜜津凉沁唇。”枇杷入口的滋味,在沈周的笔下如此诱人。

清 虚谷《枇杷图》轴

纸本设色,145.1 × 80.9cm,上海博物馆藏

虚谷《枇杷图》是写生之作,画枇杷数枝,枝干直挺,穿插交错而又层次分明。构图顶天立地,生机勃勃,用逆笔、枯笔,粗细有致,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设色明丽,显出枇杷长势壮盛,个个饱满,把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虽无它物,却充满空寥寂静之意。整幅画冷隽峭秀、傲岸清高,反映了画家本身的性格。此画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者时年七十三岁,是虚谷去世之前的作品。

吴昌硕 枇杷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吴昌硕理想的艺术境界是“画成随手不用意,古趣挽住人难寻。”他笔下的枇杷图挥写自如,墨韵苍劲高古。

齐白石 枇杷草虫

齐白石 枇杷蜻蜓

朴实而能生动,是白石老人毕生追求的绘画境界,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最高境界。此件“枇杷蜻蜓图”,是大师衰年变法后的作品。寓意着富足和安逸,体现着生活中极真实却极易令人忽略的天趣,水墨淋漓的叶、鲜亮透润的枇杷,寥寥几笔便勾出的那只欲飞欲伫的蜻蜓,鲜活的生命于瞬间凝固于老人的笔底。整个画面疏朗、清新、洗练,确是中国写意花鸟画佳作,亦是白石老人艺术生命的管窥。

王雪涛 枇杷

王雪涛以雅丽、清新的小写意花鸟画独树一帜,他借物寄情、缘物写心,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他的枇杷图缘物写心,形似神似。

娄师白 枇杷

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到齐白石家中学习诗、书、画、篆刻,直至齐白石逝世,长达25年。深得其言传身教,全面继承了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其作品色彩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给人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感。

(0)

相关推荐

  • 宋代小品画:减笔花鸟小品画

    在异彩纷呈的宋代小品画中,减笔花鸟看上去仍显特立独行.不同于宋代绘画整体上的精致典雅,减笔画古朴粗率一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所谓"减笔画"是较与细致的工笔画而言的,其用笔讲究减省概括 ...

  • #篆刻# 王福庵篆刻欣赏 “愿得黄金三百...

    #篆刻# 王福庵篆刻欣赏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 印面4.8cmX4.8cm大小.   其实,这样的印,四个字就可以说完了,就是"精工秀雅&q ...

  • 《画斜红》三百五十八、莫辨幻

    "阴魂不散!"刘赫哼笑一声.似玩笑又非玩笑地斥骂了一句,而来人歪歪斜斜地向他施了一礼,看来也并无有多少诚心之意,"贫道给太子殿下行礼了!恭喜太子殿下大志得偿!" ...

  • 《画斜红》三百五十七、远眺去

    刘赫盘坐于屋脊之上,迎着春夜里涩涩的凉意,会着偶尔夹杂着不明暖意的微风,偶尔抬头望一望寂寥的星空......兀自恍惚着! 他恍惚记得几个时辰前那本该被他称作"父皇"之人睁眼见他时, ...

  • 《画斜红》三百五十六、没于默

    念及血脉,刘赫不得不又起了怅惘:"拜郑凌瑶及二娘所赐.耀王府四公子尽失!纵然他们只是庶出.纵然他们是自己以为"无需为意"的儿郎,然终究还是孤之继.还是孤之失.叹他们葬身火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五、转于季

    "弃.弃.弃方......."郑凌瑶心有所悟但意不想识.然可惜她虽意不想识却终犟不过神魂所指,"可是.可是那'吐真'之方?" "不错!正是!" ...

  • 《画斜红》三百九十四、笑于酣

    郑凌瑶昏昏沉沉,神智时清时滞.她忽而听见了众人口称"皇后长乐",忽而又似身后有厉鬼追赶,自己正在纵命而逃.她亦然又见到了近来夜夜现于梦中之景--她被遮眼.封口.束手缚脚地扔在一间暗 ...

  • 《画斜红》三百九十四、因于果

    刘赫捧着惴惴之心,拽着沉沉之步向郑凌瑶挪近了丈许.看着横呈在地上正微微抽搐的那一团"事物",他蓦然想起今日似都不曾看清她穿的.戴的又是哪些哪样.需知寻常里每每见她,这可都是为首的要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三、残于蜕

    "故以殿下究竟要如何决断?须知道错过了就再不会有,难道殿下想方做新君又成亡国之帝?"李卉繁见刘赫神情恍惚唏嘘,只当他仍是撇不开"有辱国体"之想,免不得要催促鼓动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二、潜于默

    "既还有.便快些说来!"刘赫催促着正侧头思量的李卉繁,可静待良久见她始终还是"冥思苦想"而不言一字,不耐之下难免言出调侃,"孤该道是女子出阁之后果然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