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加价引争议,被吉利重磅押注的极氪信任危机何解?

极氪会成为吉利的“阻击先锋”吗?

撰文/郑新

出品/每日财报

2021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所在的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很精彩、很热闹。”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跨界造车,传统车企寻求转型前途难料,新能源蓄势待发博弈竞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科技互联网大厂涉足汽车行业,让人不禁疑问什么时候造车竟成了如此的香饽饽?各方倾尽全力想要分一杯羹的领域到底有何魅力?资本圈的狂欢在汽车界盛放,“造车热”的话题蔓延几年从未停歇,那么未来谁又能拔得头筹呢?

作为汽车品牌的一张名片,吉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市场广泛的关注。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和来势汹汹的“闯入者“,或许都让在新能源业务上并不如意的吉利感受到了赤裸裸的威胁。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氪成为了被吉利寄予厚望的新品牌。横空出世光环加身的极氪,一度掀起了一阵“狂热”,但其也仅用了几个月就使之“恢复平静”,目前亟待“输血”。

交付前口碑先崩  车主叹“吃相难看”

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极氪曾经到底有多风光?有媒体曾报道过极氪001自开启预定后的三个小时内便实现了2万笔小订单、超2000笔大订单。

6月15日距离预定仅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极氪CEO安聪慧就表示,“目前,2021年的可交付定单已全部售罄。从即日起,我们不得不停止接收意向金。”

然而火速成立、订单爆满之后,极氪的车主却走上了维权的道路。

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吉利SEA浩瀚架构的宣传中有提到支持800V高压快充,但事实上该车型采用的是400V。虽然在发布会上极氪并未提到是400V还是800V,但从消费者的观念中来看自然联想到的是宣传采用的800V高压快充,通过营销的技巧和手段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除了配置上的问题之外,极氪汽车的价格变化更加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根据当时的订单信息,在补贴后极氪两款001WE版和YOU版分别是26.6万和34.5万,并且这个价格在2021年7月31日前不会变动。

但在极氪宣布停止接受意向金时其订车小程序里就显示WE版的价格已经从26.6万上涨到了28.4万,让不少车主直言其“吃相难看”。而吉利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无法确定2022年具体国家补贴金额,所以这个价格是没有扣除补贴的产品净价,而最终的成交价格,还是会减去国家补贴的金额。”但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直接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吉利野心埋极氪   能否实现需单说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42万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倒逼着传统企业不得不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吉利对极氪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未来的极氪公司可以调动整个吉利汽车集团的资源来配合极氪汽车的发展”的程度。

《每日财报》关注到,为了发展极氪品牌,吉利的投入的确不遗余力。

7月2日极氪与浙江吉利(吉利控股拥有约71%权益之附属公司)订立CEVT收购协议,据此,极氪有条件同意透过附属公司收购CEVT之100%股权;与吉利汽车集团订立浩瀚能源收购协议;与浙江吉创及宁波威睿立宁波威睿认购协议,可以说极氪身上肩负着吉利向上的使命。

从今年年初开始,不管是与富士康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还是与百度合资成立“集渡汽车”,抑或是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频繁的动作也不难看出吉利这家大企业在寻求着更多的可能性。

回过头来看,虽然极氪势头迅猛,但到底能不能承担起吉利的野心还是需要再单说的。因为极氪当前的优势除了背靠传统车企有相对优质的资源作为支撑外,在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规模上还远跟不上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并且现如今,极氪还未交付就被负面舆论压迫,又要如何重获消费者的信任呢?

科创板上市“熄火”  极氪“待输血”推动

早在6月25日,吉利汽车就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调整,决定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同时为极氪汽车可持续发展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

事实上,吉利对于科创板IPO一直有着极高的期待,李书福就曾表示,“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后,将重启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或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

只可惜临门一脚败兴而归,这也意味着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甚至为极氪品牌融资的计划都被打乱。按照吉利的计划,科创板IPO将会融资金额20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产业收购等项目。

客观来说,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烧钱有目共睹,然而吉利的现金储备的确算不上充足。数据显示,2018-2020年,吉利汽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9亿元、125亿元、16亿元,而同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则分别为75亿元、76亿元、70亿元,不断下滑。

营收方面,2020年吉利营业总收入共计921.14亿元,相较于2019年的974.01亿元,下滑了5%;净利润为55.75亿元,相较于2019年的82.61亿元,下滑了33%,营收净利皆下滑。

最后,“造血”能力有限的吉利,表示将为极氪的发展寻求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但作为一个致力于打造“用户型企业”的全新品牌,极氪至今为止在公开、透明等沟通刚需层面上都难以满足用户,那么它又如何在未来满足更高阶的用户体验呢?

(0)

相关推荐

  • 8月自主销量看点:长安继续领跑,吉利高端站稳,长城稳中求进 | 汽智

    在芯片危机.供应商停产.原材料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下,以长安.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自主三强在8月依旧交出了一个亮眼的答卷. 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8月销量120753辆,1-8月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吉 ...

  • 吉利的电动梦,全新纯电动汽车极氪,是吉利的新招还是换汤不换药?

    纯电动汽车在国家政策和扶持下,各大汽车公司趁着东风相继发布新的品牌和车型,可以说是树枝密茂,遍地开花,作为一直在纯电动汽车比较活跃的吉利也在前阵子,对外宣称了纯电动汽车新品牌,极氪公司,该品牌隶属于吉 ...

  • 一辆换标的领克,一辆吉利造的电动车,极氪汽车何以如此火爆?

    对于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关注很少,一来对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印象是帝豪纯电网约车,二来曾经雄心勃勃的几何品牌已经差不多销声匿迹,好吧还有领克的插电混动汽车. 直到近日看到大V的常老师晒出了极氪Zeekr001 ...

  • 疯抢比亚迪:销量碾压特斯拉,有车主交定金半年却无法提车

    今年7月,特斯拉丢失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王座,比亚迪夺冠.当月,比亚迪总销量达到5.7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5万辆. 到了8月,比亚迪总销量达到6.8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6万辆,再度超越 ...

  • 入主力帆、联合孚能,吉利在新能源赛道能走多远?

    进入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商业景气持续上行,产销量将实现高增长.在政策刺激下,电气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快.而近期科技巨头加码造车行业又推动着智能化成为继新能源之后的又一黄金轨道. 在智能 ...

  • BEIJING汽车的八个维度 从“美好”开始

    当一家公司的有着一系列的落地动作时,往往意味着它以更有力的姿态进入了市场核心区域.在激烈动荡的汽车市场里,北汽集团似乎已经越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姿态,而这也可能是它当下乃至未来在这场激烈博弈中,所凭借 ...

  • 曾经国产品控王如今被无情抛售,宝能65亿能否挽救垂死观致?

    十年之前,观致成立,高举自主品牌高端车大旗,被世人寄予厚望.十年之中,车型面世,斩获无数荣誉,但销量始终没有起色.十年之后,宝能介入,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收购观致51%的股权.观致终于走到了一个 ...

  • 聚焦丨牌比车贵 博越如何在一线城市占高位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自主品牌一直在"农村市场大有天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向来都是豪华车及合资品牌的天下.确实如此,要想在"牌比车还贵"的国际化大都市撬开一道口 ...

  • 吉利的2020中国年 与西南车主一同见证

    临近春节,各大车企的年末沟通答谢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在很多车企还在为销量下滑焦头烂额时,吉利汽车却用一场新年音乐夜与车主们上演了一场岁末大狂欢. 当吉利品牌西南营销分公司总经理范峻毅上台唱响<友情 ...

  • 涨价、减配,吉利新能源车也被维权?

    特斯拉之后,吉利也翻车了?   在如日中天的电动车领域,巨头特斯拉被维权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令人意外的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汽车"也被维权了,而且车还没量产...   6月15 ...

  • 比亚迪:站在100万辆新能源车的起点上

    累计交付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是比亚迪汽车多年来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收获,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将坚定车企增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信心. 5月19日,比亚迪 ...

  • 造车23年,李书福终于遇到麻烦了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壹 58岁的李书福似乎被逼到了一角. 在他面前的,是一群群情激愤的极氪001预订车主.他们愤怒.失望或者不甘,希望这位吉利掌门人能给出满意 ...

  • 长安和吉利携手,是“爱情”还是“毒药”?

    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一批车企投身其中,这也促进了汽车公司对于新能源技术以及整车合作的展开.但是此次合作是噱头,还是真能为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改变.或者是打破外资企业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垄断还有待进一步观 ...

  • 9月销量排名第三,吉利汽车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最新数据,9月吉利品牌销量达103,936辆,环比上升18%,1-9月总销量921,796辆,同比增长5.3%.在全面迈入4.0架构造车时代后,吉利汽车在下半年新产品密集上市,为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