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三十五 北魏郦道元

(0)

相关推荐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八)----《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2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柴辟(亭),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 ...

  • 汉江湖北段上有多少个大坝,你知道么?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十堰进入湖北后,在湖北省内蜿蜒前行,最后在湖北武汉市境内汇入长江.汉江水量大,给沿岸生活的人们提供饮用水源,灌溉了不少农田.自然流淌的汉江如果遇到流域内集中降雨,很容易爆发洪涝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十)----《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2 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

  • 《水经注》里的湘江(六)---《水经.湘水注》略考

    F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 沩水,湘江支流.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qu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七)---《水经.湘水注》略考

    G △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 湘水左会清水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迳鹿角山东,右迳谨亭戍西,又北合查浦,又北得万石浦,咸湘浦也.侧湘浦北有万石戍. 下隽县,西汉置,属长沙国.学界多 ...

  • 卷三十五 ○江水三(3)

    江水右得樊口,(朱此六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会贞按:<文选·鲍明远〈远都道中人诗〉>注引庾仲雍<江图>,樊口至武昌十里.今樊口在武昌县西北 ...

  • 江水邾城

    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作<水经注>,记载大小水道一千多条,穷源竟委,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为后世以水证地广为引征. 今据<水经注>对 ...

  • 曲玉管•清江​浦

    曲玉管·清江浦 文/任冉 里运河中,南船北马,清江闸险因流怒,此地离舟登陆,多省通衢,一唯途.北上京畿,南临苏浙,别来总过清江浦,暗想当年,不论夫卒鸿儒,命堪虞. 六百沧桑,现今岸.安澜淮水,次鳞比栉 ...

  • 卷三十五 ○江水三(2)

    又东迳州陵新治南,(守敬按:新治在故城之东,未详何时徙.)王莽之江夏也.港水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洋口.(守敬按:水在今沔阳州东南.)南对龙穴洲,(守敬按:洲在今嘉鱼县北.)沙阳洲之下尾也.洲裹有驾部口, ...

  • 水经注石首段复原图

    <水经注>自成书以来,早年均为传抄流传,错疏难免,但不能轻狂否认其言,须多加求证,以辩真伪. <水经注>石首段有太多疑团,为什么地名如此密集?为什么两个县尉治所相对而立?为什么 ...

  • 长港应复名为樊川

    长港应复名为樊川 长港--就是一条长长的水港.但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她却有一个秀美的名字叫樊川,又有一"长串"辉煌的历史.然而"樊川"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已被人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九)----《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2 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嶀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