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人到中年很难翻身?错!50岁之后...

巴菲特:人到中年很难翻身?错!50岁之后,我赚了850亿美元,只因遵守3个原则——专注、阅读、好好活着。

很多「成功学大湿们」口中的巴菲特,是这样什儿的:

1,不断加杠杆,放大收益

巴菲特通过收购保险公司,获取大量浮存金,用这些自带杠杆属性的浮存金,买入高价值企业股票,比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等。

这些公司又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高额收益,再用这些收益继续买买买,周而复始,正向循环。

2,要么不出手,出手必控股,甚至收购,强势介入经营

巴菲特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是控股或整体收购。

毕竟,想要调动公司账面资金做投资,必然就得当大股东,只有这样才能有话语权,否则人家凭什么听他的?非但不听,还有可能认为他是「神经病」。

1977年,巴菲特以3200万美元全资收购《布法罗新闻报》。

日后,在与其他报社竞争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巴菲特的铁腕手段,以及强势介入,才得以在众多报社中,逆袭而上,扭亏为盈、脱颖而出。

3,优越的资源

70年代,当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CEICO,因为经营不善,股价大跌,遂改举了一名老业务员拜恩,胜任CEO。

为了考察这位新晋主管,巴菲特给《华盛顿邮报》主编打了电话,让他帮忙预约拜恩,很快,二人成功见面,聊了好几个小时。

后来,巴菲特对这位年轻主管非常满意,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能够带领CEICO走出困境。

从此,巴菲特逐步买入CEICO股票,还让旗下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给与CEICO大力支持。

之后几年,巴菲特亲自为CEICO背书。一面协商保监局,一面为其融资做担保,他曾告诫美国一些风投机构:大胆入股,有问题找他,他全收了。

经过这么一通操作,GEICO的股票果然开始回升,公司也逐渐扭亏为盈。

看完上面的故事,试问,巴菲特这些「成功秘籍」,哪一个是我们小散能复制的呢?

是加大杠杆?全资收购?找某个公司CEO聊几个小时?还是让监管部门通融一下?

每一条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实现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每当我们说,巴菲特重视管理层、注重价值投资、敢于集中投资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他也具备我们不具备的很多优势,能获取很多我们无法获取的信息。

因此,简单、机械、教条地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真正应该跟巴菲特学习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开篇那八个字:专注、阅读、好好活着。

1,专注

在《巴菲特之道》这本书里,有一个他和比尔盖茨的故事:

1991年,在《华盛顿邮报》主编的安排下,他们首次见面。

这次会晤,双方的家人和朋友都来了。

当大家杯觥交错,互道问候之时,他两却一见如故,躲在角落里相谈甚欢,忘乎所以。

从投资聊到科技,再从科技,聊到人生。盖茨建议巴菲特,不妨试着入手科技公司的股票。

晚宴时,盖茨的爸爸和两个人玩了一个游戏:他叫二人在纸上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帮助最大的词,结果巴菲特和盖茨同时写了「专注」。

《滚雪球》的作者写道:“对于巴菲特来说,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才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热情所在。”

2,大量阅读

巴菲特的专注还体现在阅读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和芒格两个人都是阅读机器。

如果说芒格是「长着腿的书」,那么巴菲特就是「行走的书架」,他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能有七八个小时。

为了节省时间,他和助理的沟通基本靠写字。助理会每天把他喜欢看的,和需要看的东西整理好,然后他再投放纸条或笔记到中央文件系统中,交由助理马上处理。这样你来我往的办公方式,效率会更高。

总之,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人,都对专注地阅读有非常强的要求和执念。

3,长寿

截止到2017年,巴菲特87岁的时候,他的身价是850亿美元左右,那么如果回到40年前,也就是巴菲特47岁的时候,他的身价有多少?

答案是4700万美元。而巴菲特50岁的时候,身价也不过1亿美元出头,事实证明,巴老身价的99.9%,都是50岁之后累积的。

想一想,当我们谈到人生50岁的时候,一定想象的是自己已经事业有成,可以开始琢磨退休的事,享受人生之类的了。

但这对于巴老爷子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

所以,不要因为一时成败就对生活失去信心。忍着、熬着,专注做正确的事,并尽力把它做到极致,你的人生,大概率会因此而被改写。

专注、阅读、好好活着,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从大佬身上,真正学到的东西,

正所谓:定义我们的从来不是我们消费了什么,而是我们创造了什么!

共勉~

小店全新上架《巴菲特之道》,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原理,帮你构建完整的金融框架,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理念、方法和真实案例。是你成长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助推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将看的更远!一杯奶茶钱,开启不一样的人生。喜欢的读者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下单[玫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