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的中医辨治

风疹

是指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时隐时现,此起彼隐,瘙痒难忍,呈现发作性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又名“疙瘩”、“瘾疹”,乃指其高起皮肤之形以及时隐时发的特点而言。古医籍对其证候的描述亦甚为详尽,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医宗金鉴》亦指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为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根据临床特征,对照现代医学,本病类似药物、寄生虫、食物等过敏而引起的荨麻疹。

【病因病理】

1、外邪入侵 由于冷热失调,六淫外侵,风寒或风热之邪湿外客肌表,或因接触油漆、漆树及鼻闻花粉等特殊气味,肺卫受感,邪搏于皮肤肌腠之间,营卫之气郁结,发生风团疹块。

2、饮食不当 主要进食鱼虾、螃蟹等海腥食物,或过食醇酒辛辣厚味,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脾风”逆于肌腠而成。亦有因食用某些药物而有引发风疹者。

3、体质因素 素质不强,脏腑功能失调,或因肺虚卫弱,以致常受外邪引发;或因脾胃运化不健,及肠道寄生虫病而致脾胃有病,易因饮食不慎诱发;或因素体血虚肝旺,易受情志刺激而诱发。

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临床表现有时因人不同,甚为特异,但有时又可错杂相因。总的说来,其发病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营卫空疏是致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因卫气虚弱,肌表不固,则风邪易乘。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生痦蕾。”营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血分伏热,则常因感受外风引发,故又有称为“血风”者。尤其是转为慢性病时,由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风冷湿邪耗伤卫阳,或风热内郁,血分伏热久蕴,灼伤营阴,必致体气更虚,每因疲劳,稍感外邪即易发。

综上所述,说明风疹块虽然发生在肌表,但实与内脏病变有关,尤其与肺、脾最为密切,因“肺合皮毛”而“脾主肌肉”,肺主气以卫外,脾统血而藏营,若肺气、脾营亏损,肌表营卫之气失调,则每遇感随发。一般说来外邪客表者多以肺为主,饮食诱发者则主要在脾。

【诊查要点】

1、本病多系突然发生,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瘙痒殊甚,疹块隆起,颜色可为鲜红、淡红或苍白,开始边缘清楚,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大小不等,以后可以互相融合。因其骤然而生,又常迅速消退,故具有风的证候特点。

2、询问发病原因,了解与气候、饮食、生活起居、精神情绪等各方面的关系,是否接触过某种特殊物品,服过什么药物,既往有何慢性疾病。

3、了解病程的长短,如发病仅10日左右,病程短,属于急性过程较易痊愈。如缠绵数月,反复发作,属于慢性,有的甚至数年不愈。故有“风疹不时举发,致成终身之累”之说。

4、疹块色赤鲜红,受热则剧,得冷可减者,为风热蕴于血分。疹色淡红者,为血分虚热。疹色苍白,吹风受寒遇冷则剧,得暖可减者,为风冷客于气分。白天痒甚者,为风热偏盛,夜晚痒甚者,以血虚风盛为多。

5、发作时有呕吐、腹痛、腹泻者,乃风湿郁于肠胃,提示病变累及胃肠道粘膜。如见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为风邪郁闭肺气,提示喉头粘膜亦有疹块累及,应慎防因喉头水肿发生窒息。

【辨证施治】

1、风热型:临床表现:疹发即现红色或带紫红色,灼热,瘙痒异常,烦躁不安,遇风、热瘙痒尤甚,重则面唇俱肿,口干,舌红苔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方以消风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2克、 野菊花20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蝉衣 15克、薄荷20克、生地15克、知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为一疗程。

方析与加減:方中以银花、连翘、野菊花、荆芥、防风、蝉衣、薄荷疏风清热解毒止痒,生地、知母滋阴凉血。如血分伏热,疹色鲜红,疹块垒起者,加赤芍、紫草、丹皮;如湿热郁表者,加苦参、地肤子、黄芩;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湿毒盛者加土茯苓、蛇床子。

2、风寒型:临床表现:疹块颜色淡红或苍白,剧烈瘙痒,多在受风遇冷时发作加重,接触冷水时尤易发作,在暖热环境中即逐渐消退,舌质淡苔薄白或滑,脉浮紧。

治宜祛风散寒;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麻黄8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生姜10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苍耳子12克、五加皮12克、刺蒺藜1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为一疗程。

方析与加減:方中以麻黄、桂枝、赤芍、生姜、荆芥、防风祛风散寒、温通经脉,苍耳子、五加皮、刺蒺藜祛风止痒。寒甚者加干姜、附子;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夹湿者加羌活、独活。

3、气虚型:临床表现:平素抵抗力低下,神疲乏力,风疹块时起时消,病史长达数月或数年,易感冒咳嗽,纳差,食后脘腹胀闷,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宜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制首乌15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防风12克、五加皮10克、刺蒺藜12克、川芎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为一疗程。

方析与加減: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固表健脾,制首乌、当归、鸡血藤益阴补血,防风、五加皮、刺蒺藜疏风透表止痒,川芎活血散风。脘腹胀满加白术、枳实;食欲不振加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

4、血虚型:临床表现:疹色淡红,夜晚痒甚,屡发不已,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妇女月经前后发作尤频,舌淡红苔薄或花剥,脉细或濡。

治宜养血祛风;方以四物汤加减:生地15克、黄芪12克、当归10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刺蒺藜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方析与加減:方中熟地、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荆芥、防风、刺蒺藜祛风止痒。如疹红遇热即甚,伴有血热证候者,酌加生地、元参、丹皮、升麻;久延不愈者,可加僵蚕、地龙、丹参;痒甚者加全虫、蜈蚣。

此外,无论何种证候,如因饮食诱发或有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者,加神曲、山楂、陈皮、木香;因蛔虫病引起的,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

【民间验方】

1、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1日数次当茶饮服;用于风热相搏的风疹。

2、防风、乌梅、五味子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3次;适用于风疹慢性屡发者。

3、鲜青蒿、鲜车前草各200克捣烂取汁擦患处,1日数次,一般3次即可见效。

4、薄荷15克,桂圆干12克,生地20克,水煎服,1日3次,根据发疹情况可连服2~4周。用于慢性荨麻疹。

5、地肤子30克,鲜地丁草60克,香菇100克,用水炖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急慢性荨麻疹。,

6、白鲜皮30克,滑石20克,苦参20克,桃树叶、艾叶各30克,白矾20克,食盐10克,煎汤洗浴,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结语】

本病以周身皮肤突然瘙痒起疹块为特征,时隐时发,病因可因人而异,主要与气候、花粉与油漆等特殊气味及饮食,包括海腥发物、药物有关,每于卫气不足或营血虚弱情况下发生,统属风证范畴。治疗以治风为要,根据夹热、夹寒、夹湿的不同,在祛风的基础上,配清热、散寒或化湿之法。久病多虚,气虚当益气固表,血虚配养血祛风为治。

凡有本病反复发作史者,须注意汗后不可露卧当风、贪凉浴冷,要注意气候变化,调摄寒温,防止发作。已知某些气味可以诱发者,尤应避免接触;若因某些特殊药物或辛辣刺激食物,如酒、葱、蒜、辣椒、皮蛋、魔芋及海腥发物(鱼、虾、螃)等引起发作者,均应禁忌。

(0)

相关推荐

  • 治疗皮肤病的良方:风症、荨麻疹、皮肤瘙痒,一方搞定

    原创 陈志杰 福建民族医学网 2019-11-17   几天前有一位网友问杰哥,什么时候写写痛风和荨麻疹,今天杰哥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荨麻疹: 荨麻疹就像原野上的小草,总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 ...

  • 皮肤科最常用的经典验方

    编辑 方剂来源:最早见于南宋·严用和<济生方> 组方与用法 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用于治疗皮肤 ...

  • 当归饮子加减——血虚风燥皮肤病

    [组成用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各15g,何首乌.黄芪.甘草各9g. 患者,男,33岁,患白,发病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鱗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干,舌质淡红 ...

  • 《本草精荟》:祛风解表:荆芥

    <本草精荟>:祛风解表:荆芥 原创中医实战笔记2021-02-08 10:22:12 荆芥在<本经>中原名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或花穗.若只用其花穗,叫荆芥穗.全国各地均 ...

  •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治

    慢性前列腺炎属现代医学病名,可参照中医的淋证.浊证.精病,以及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癃闭等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常分四型辨治. 下焦湿热型 嗜食烟酒辛辣,或染受秽毒所致.常 ...

  • ​中医辨治食管癌分四型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多见于50-70岁,男性是女性多2-6倍.中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地区,其死亡率为世界第一,在中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其确切病因仍不 ...

  • 李源:浅谈癌症的中医辨治思路

    中医药治疗癌症有很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治疗方法,传承数千年,但是,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很难被理解.需要我们中医人深刻学习,积极的向群众们宣传中医药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内经·经脉别论&g ...

  • 医案集||中医辨治“心包积液”案【新安家族】

    积液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炎等造成胸导管阻塞使水液代谢障碍停留于心包所致,慢性虚损性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亦可造成心包积液.临床可见胸闷心悸,气短胸痛,胸胁痞满,咳吐痰涎量多,乏力纳呆 ...

  • 中医辨治心包积液

    积液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炎等造成胸导管阻塞使水液代谢障碍停留于心包所致,慢性虚损性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亦可造成心包积液.临床可见胸闷心悸,气短胸痛,胸胁痞满,咳吐痰涎量多,乏力纳呆 ...

  • 中医辨治精神分裂症及3个临床案例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没有大脑病变的基础上,表现为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而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突出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 ...

  •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思路——祛除络中之风

    从文章<慢性荨麻疹的核心病机--"风邪">里,我们知道了,风邪入络是导致慢性荨麻疹的核心病机.那么,今天的文章,会继续为大家讲解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思路. 对于 ...

  • 中医辨治排卵期出血,这些情况不可忽略

    一.排卵期生理特点 排卵期(经间期)为两次月经中间时期,而且必须出现锦丝状带下,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现代医学称之排卵期,古人称之氤氲期.真机期.开花期等不同称呼.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主要在于氤氲状排出 ...

  • 前列腺炎的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治

    民福康关注2021-04-15 00:24 春秋季口袋拉链长裤子男士加绒休闲裤加厚宽松紧透气运动速干秋裤 王者还能在电脑上玩?没错,用这款专属手游助手,玩出端游体验! 白酒酒花越多度数越高越好吗?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