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科研】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课题组:基于新型超窄带隙受体的高效率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AFM》:实现18.7%效率的串联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重量轻.性价比高.灵活性强.适合印刷生产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便携式.柔性电源.然而,串联有机太阳能电池(TOSCs)中的最大光电流通常是通过增加次电池的厚度来获得的 ...
-
【前沿技术】用发光受体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能级偏移对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指出提高效率的关键是研发可发光的受体分子.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积印刷,可为载具.建筑分布式供电,功率 ...
-
东亚大学Jung Hwa Seo课题组--铜/石墨烯混合透明导电电极用于有机光伏器件
在传统的和倒置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使用了既充当p型透明导电电极又充当n型透明导电电极的Cu/石墨烯杂化膜.对于Cu/石墨烯杂化膜,最佳厚度为7 nm的Cu,薄层电阻值降低至约5 Ω/sq,与仅石墨烯(约 ...
-
电子科大《EES》:迄今为止性能最好的无ITO有机太阳能电池!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功率转换效率(PCE)达到了17%,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NFA)和相关设备架构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中,基于富勒烯的OSC的PCE达 ...
-
《AFM》:具有优异单位重量功率性能的超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超柔性和超轻型光伏器件被认为是可穿戴电子系统的有前途的电源.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独特要求包括重量轻以及在不同程度下承受拉伸和压缩的能力.有机光伏材料的高吸收系数和良好的延展性使电池非常薄(通常低于1um) ...
-
港科大《EES》:效率17.7%!迄今为止这种有机太阳能电池最高值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领域已朝着光电器件的实际应用迈进了一大步.OSC不仅在器件性能方面可与许多无机同类产品相媲美,而且还提供了许多优势,例如重量轻.溶液处理以及在便携式和柔性面板中的潜力.在过去的 ...
-
光到电的跨越,《科学》报道新型双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25.7%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多伦多大学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最新论文,研究人员攻克了将钙钛矿新型太阳能技术与硅太阳能电池这一商业黄金标准相结合的主要障碍,结果得到了高效.稳定的双叠 ...
-
苏州大学《Angew》:目前最佳!效率17.6%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近期,来自苏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为"Optimized active layer morphologies via te ...
-
【人物与科研】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课题组:防晒钙钛矿光电转换器件
导语 太阳光中紫外线能够降解钙钛矿,从而影响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光稳定性.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宋延林研究员课题组,利用一种"防晒霜"分子,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不 ...
-
【人物与科研】华中科技大学李德慧教授课题组Advanced Materials:手性钙钛矿研究进展——材料、合成与性能
导语 手性材料是一种具有内在反演对称结构的材料,其具有众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包括圆二色性.圆偏振光致发光.非线性光学.铁电性和自旋电子学等.卤素钙钛矿由于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特别在太阳 ...
-
【人物与科研】日本ChEM-OIL/南科大徐强院士课题组Adv. Mater. : “气蒸择MOF,波撼成碳笼”
导语 碳笼材料的有效调控是针对复杂多样功能化应用的有效手段,通过MOF材料可以很好的实现碳笼材料的有效合成和功能化位点的精确构筑.但是常规MOF制备方法一般是用湿化学方法,有着合成方法单一.产量较低. ...
-
【人物与科研】河南农业大学秦毓辰博士课题组:新型核壳金属基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领域的研究进展
导语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CO2RR)在解决大气中高浓度CO2问题.实现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壳结构材料因其具有串联催化.晶格应变效应.缺陷工程等特点,在电催化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日,河南农 ...
-
【人物与科研】香港科技大学童荣标教授课题组:高选择性芬顿化学协同催化体系的开发及其在一系列氧化、重排和溴代反应中的应用
导语 芬顿化学(Fenton Chemistry)是一种极为绿色且廉价的氧化体系,目前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H2O2在Fe2+催化下产生强氧化自由基HO·,基于其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HO·:E0 = ...
-
科研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根瘤菌感染触发了大豆芽和根之间内源性RNA的系统转运
编译:Young,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豆科植物已经与根瘤菌形成了共生关系,它们的根形成了称为结节的独特固氮器官.研究表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改变了植物中基因表达和转录 ...
-
【人物与科研】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课题组Angew. Chem. Int. Ed.:钴催化化学/对映选择性氢化共轭烯炔
导语 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是合成手性化合物最为高效且实用的方法之一,因其重要科学意义和巨大社会价值而在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是,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映选择性氢化含有一个 ...
-
【人物与科研】西安工程大学李扬课题组Chemical Science : 钯催化羰基化反应构建三氟甲基化内酰胺
导语 内酰胺,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常见环状结构,分子中内酰胺所成的环一般是四至七元环.内酰胺环对维持某一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类抗生素起作用就 ...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军研究员:从底层原理上深刻理解纤维素
张 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产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因其不能熔化.难以溶解,传统的粘胶法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重,极大限制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也限制了纤维素膜产品的广泛使用.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