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为母祝寿写一对联,上联:天增日月妈增寿,下联让人捧腹大笑

不知大家听过“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句对联没有,它的来头可不小,乃是大明嘉靖年间的状元郎林大钦的手笔,距今已经500余年,此对联尚且流传至今,可知其中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财富。

不过,对于优秀作品的“借鉴”可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各种山寨版本有时候反而比原作品更加流传广泛。可是,为啥有些赝品居然还能流传久远呢?这不,清代一个土财主的事迹,就把改版这事儿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为何山寨版也有那么大的传播力呢。

事情发生在康熙年间,对于康熙皇帝,大家想来是比较熟悉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这句名言诸位应当也不陌生,这是从《微服私访记》里面来的,虽然只是戏中言,却和真实的历史精神具有高度相关性,它表明在那个时代,还有着许多百姓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生活拮据得紧。为什么提到这句话呢?

因为这和本文的主人公胡财主还算颇有联系,此处暂且不表,还是先来看看这位土财主的操作吧。这位财主姓胡,估计是个暴发户,要么是个继承祖产的富二代,因为他有点爱附庸风雅,但肚子里没吃过几口墨水。

这不,又到了母亲大人的寿辰,府里是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把那邻里邻外的大家伙都聚在了一堆儿,好不热闹。忙里忙外的胡财主兜兜转转了一会儿,一拍脑袋,发现有个事儿似乎还没解决。他急忙跑到账房准备撸起袖子就开干,账房先生就奇怪了,上前问道:“老爷您这是干什么呢?”

胡财主就说,忘记寿联了,准备亲自给母亲大人写一个以表孝道。看着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的胡老爷,账房先生就将林大钦的那副对联拿出来,告诉他说,这副对联也不知是谁写的,反正一般人也认不出,不如就此充当这次的寿联。

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对联,这土财主哪里知道这对联好在哪里呢?无非是感觉还不错,至于好在哪说不上来,不过,无知者无畏嘛,有时候正是因为无知所以胆子也就变得大起来,想象力也跟着天马行空起来。

胡财主看着面前的“天增日月人增寿”,微微一想,既然今天是老母亲过生日,这个“人”字何不换成“妈”?这样一来,不是很契合主题吗?说干就干,这上联就变成了“天增日月妈增寿”,虽然看起来像是小学生对子,不过至少也还说得过去,马马虎虎了。

问题在于,对联它讲究一个对仗啊!胡财主对此倒是心知肚明,于是他马上反应过来,既然上联的这个位置是“妈”,那么下联相对应的位置不就应该是“爹”么?从这个脑回路而言,还真的没毛病呢。

于是令人饭喷的下联就这么浮出水面了:“春满乾坤爹满门”!好家伙,这财主看来是嫌银子多,想要多赡养几位爸爸了。不消说,当时在他府里的邻里乡亲们见到这对联时,恐怕真的要喷饭了。要是有读书人在内,更得狠狠地鄙视一下这土财主老爷了。

其实,类似的故事还不少,因为对联而引发的笑话与趣事儿也相当丰富。明成祖手下有位大学士名叫解缙,有一年春节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外,这时候他还年轻,没有当上大官。他家的后门对面是个有钱人家,这家富户门外种着许多郁郁葱葱的竹子,相当不错。

此情此景,解缙才思泉涌,挥笔而就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意在说明自己学问很大,可是对面的员外看着可就不顺眼了。心想你算个啥,居然用我的景衬你的才,这不就是说我没文化吗?于是员外就开始付诸行动了。

他心想,我这就将竹子给砍了,看你还得瑟。于是仆人就把门前的小竹群都清理了一道,只剩下一堆矮桩桩了。没想到解缙呵呵一笑,拿起笔就添了俩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这可让员外更加恼怒了,马上又叫人去将竹子桩连根拔起,看你还写个啥!可惜才子就是才子,这点问题怎能拦得住丰富的想象呢?妙笔终究要生花,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两字,一句“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成功击败了员外爷。

话说回来,为啥会发生这许多讥笑财主的事儿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前面那句“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了,因为古代中国受苦的百姓太多,而许多地主又剥削农民,于是这种讽刺财主富人的事迹也就容易广为流传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